和諧化設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和諧化設計是指設計在處理人、產品和環境要素的相互關係時,使各個對立因素在動態的發展中求得平衡,並將具有差異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補融合,建構成一個有機的、諧調的整體,最大化地滿足人們之於功能和情感的雙重需求。
基於產品,其和諧化設計不是簡單的"造物",乃是創造出演繹時代、民族的文化根性,孕育著人的豐富情感以及強大功能性、審美性、經濟性的和諧整體。
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用和諧來定義美,認為"和諧是眾多因素的統一,不協調因素的協調"。
亞里士多德也用和諧來解釋美,認為"藝術作品與現實事物的美與不美,區別就在於美的事物里,原來零散的因素得到了統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是美的,萬事萬物莫不盡然。於是,產品的和諧化就一直受到特別的青睞。
早在18世紀下半葉,魏德伍德就依據市場口味的不同,合理協調器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在設計中,既講究適應批量生產的"理性",也尊重富有"藝術趣味"的"感性"。從充滿羅馬式古典氣息的"炻器器具"到至今還在生產的"女王"牌茶具,均體現了這種和諧。而工藝美術運動期間,從阿什比的融合纖細、起伏線條和強烈功能的"銀質水具",到德萊賽包羅各式文化、材料、風格和技藝的產品,也體現了"美與技術結合"、"師承自然"、"忠實材料與實用" 的和諧設計觀。
無獨有偶,我國早在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就對飲茶的器具哪些"宜茶"或"不宜茶"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紅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明式傢具更是以"簡"、"厚"、"精"、"雅"的協調而聞名於世。另外,我國古代宮廷建築講究的紅、黑、白、金四色搭配亦體現了和諧的設計觀。
綜觀早期的產品設計,雖然和諧的思想一直有所體現,但它不等於今天的和諧化設計,二者的演變是一個從"知"到"行",從抽象到具體,從感性到理性的探索過程。這期間承載著人們對產品審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的提高、設計文化的豐富、生活態度的改變以及科技的發展、人文藝術的繁榮等。因此,我們今天談到的產品和諧化設計,就不是以往那種和諧思想的簡單應用,而是超越產品本身,延伸至"人-產品-環境"系統的設計。
伴隨著和諧化設計的深入,產品設計的重心已經不再是有形的產品個體,而越來越轉移到多元的具象"關係"上。這些"關係"事實上就是"人"、"產品"、"環境"三大要素之間兩兩相交的關係。它們的協調與平衡,就是產品和諧化設計的具體體現,其大致可歸結為以下三點:
- (1)人與產品的協調
這裡的"人"是圍繞設計行為或設計成果的所有人,包括使用者、設計者、工程師等;而"產品"則是設計的成果。
產品的設計不僅要可用,即實用功能性,還要適用,表現為體量適中,使用舒適、氣氛愉悅以及對特殊群體如老人、小孩、病人、殘疾人、孕婦、左撇子等的關懷。因而,在設計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藝、材料等要素,依據人機工學原理,使產品與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協調,重點考究在使用過程中好拿、好放、好用以及使用時的心理體驗,使產品的把手距離恰當,粗細適度,機理自然,材料耐驟冷驟熱等。
- (2)產品與產品的協調
首先是單件產品自身各零件、部件所構成系統的協調,包括形狀、大小及彼此間的連接關係,其中又包含各零件間的線型風格、比例關係以及色彩搭配等。
其次是單件產品與構成相互關係的其它產品的協調。例如,為發揮汽車的高速效能,就要設計好道路和橋梁,否則,汽車的高速性不能發揮。又如,設計暖水瓶,應儘量使其容量與煮水壺成整比關係,才能發揮它們的容量效能。
- (3)產品與環境的協調
這裡的"環境"是指接受設計的消費主體(亦可稱設計美的審美主體)進行消費活動(包括審美活動)時所處的空間,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產品應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於是,就有了一般居家的生活用品,休閑場所的娛樂產品,賓館酒店的奢侈產品,以及旅游場所的紀念產品等等
首先,與社會環境協調。畢加索曾說:"藝術家必須懂得如何讓人們相信虛偽中的真實"。之於產品,這種"真實"乃是其背後的"故事"或"文脈"。這裡的"故事"或"文脈"就是產品所處的社會人文環境。古人習慣於在器具上題寫、雕刻詩文,繪製諸如松、竹、梅以及花、草、瑞獸之類的圖案,將文化升華為產品的靈魂,讓人陶醉在引起詩意反應的人文環境中,回到虛構的"真實"。
其次,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生態是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設計產品是每一位設計師的義務和責任。
總之,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導致人變得"心浮氣躁",設計作為"人"、"產品"、"環境"溝通的媒介,就迫切需要創造出一種"協調"與"平衡"。而旨在創造"協調"的和諧化設計就上升到舉足輕重的地位。設計線上.中國
和諧是一個永恆的命題。關乎人類與自然,關乎現在與未來,關乎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需要由客觀的物象和其表現的情感意境共同詮釋、展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兩點:
首先,產品的和諧化設計是設計文化"整體濃縮"的物化形態。需要跨學科的、綜合性的理論和方法作為基礎。在設計中,考察人們的生理需要、身體結構、動作過程直至使用的自然環境,需要自然科學的支持;考察人們的心理、情感、道德和價值取向直至使用的社會環境,則需要人文科學的支持;構想解決方案並通過物質形式加以實現的過程,如結構、材料、加工、裝飾等,包括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消除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都需要技術科學的支持;而滿足使用者的情趣、激發使用者的愉悅、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則需要藝術科學的支持等。
其次,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人的需求日益擴展、提高,這意味著人類"和諧"邁進的腳步將無限延伸。動態的 "和諧"將是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是一個不斷被超越的中介。因此,我們所說的"和諧"事實上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作為終極的、最高審美理想的" 和諧";一是作為具體設計行為中不斷被超越的"和諧"。這兩者的關係是有限與無限的關係。
總而言之,產品的和諧化設計是跨學科、多層面的系統工程。其最終目的在於創造"人化"的產品,實現物質和精神範疇內諸多要素的和諧。之於產品本身,是其所處時代、地域、民族文化的符號再現;之於人,是解疑難、抒情懷、道心曲、剖靈魂、展風韻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