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決策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古典決策理論又稱規範決策理論,是基於“經濟人”假設提出來的,主要盛行於1950年代以前。古典決策理論認為,應該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決策問題,即決策的目的在於為組織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古典決策理論假設。作為決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決策環境條件的穩定與否是可以被改變的,在決策者充分瞭解有關信息情報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組織目標的最佳決策的。古典決策理論忽視了非經濟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這種理論不一定能指導實際的決策活動,從而逐漸被更為全面的行為決策理論代替。
(1)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明確的、組織一致同意的。問題可以識別並精確地陳述。
(2)決策者可以收集完全信息,從而使決策狀態成為確定性的。所有可行性方案和可能的結果都是可以量化和評估的。
(3)方案評估標準是明確的或可以確定的。決策者選擇能夠使組織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4)決策者是理性的。他合乎邏輯地評估標準和偏好(權重),評估每一方案,並做出使組織利益最大化的決策。
古典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1]
一是決策者必須全面掌握有關決策環境的信息和情報。
二是決策者要充分瞭解有關備選方案的情況。
三是決策者應建立一個合理的自上而下的執行命令的組織體系。
四是決策者進行決策的目的始終都是為了使本組織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古典模型描述了決策者應該怎樣做出決策,但不能告訴我們管理者實際上是如何制定決策的。古典模型的價值在於它促使管理者在制定決策時具有理性。例如,過去許多高級管理人員僅僅依靠個人的知覺和偏好來制定決策。近年來,由於定量決策技術的發展,古典模型得到了廣泛應用。
古典模型代表一種理想的決策模型。在程式化決策、確定性決策與風險性決策中,古典模型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 ↑ 高金章.第六章 決策.《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