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周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危機周期是指危機有如人的生命一般,從潛伏到消亡相當於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在這個生命周期里,危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不同的特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可以預防或者減輕危機的發生和危害。
危機周期的內容[1]
危機周期理論是由美國危機管理學家斯蒂文·芬克根據其對危機生命周期的劃分方式而提出的。他認為公共危機從其生成到消亡,形成了一個生命周期,一般經歷4個發展階段(如圖1所示),即潛伏期、爆發期、持續期和解決期。
- 危機潛伏期。
危機潛伏期是導致危機發生的各種誘因逐漸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公共危機己表現出一些徵兆,預示著危機即將來臨。在公共危機爆發前,如能及時發現其徵兆,並提前採取措施將危機遏制在萌芽狀態,則可避免可能造成的危害。
- 危機爆發期。
危機爆發期是公共危機造成損害的時期。在公共危機爆發之後,如果能立即處理,就可將危機的影響控制在組織可掌握的範圍之內;如果不立即處理或處理不當,危機將可能進一步升級,影響範圍和強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 危機持續期。
在這一時期,要科學調配人力、物力、財力等應急保障資源,進行危機救援處理,控制危機危害範圍與程度,實施危機溝通,減少公共危機連帶影響或次公共危機發生。
- 危機解決期。
危機解決期是公共危機的最後階段,此時應該進行積極的自我分析和檢討,療傷治疼,從而使組織回到正常運作狀態;並且要分析公共危機發生的誘因,尋找公共危機發生的本質,並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防止公共危機可能引起的各種後遺症和卷土重來。
危機周期的價值[2]
危機周期理論的價值在於通過對危機的癥候學研究或過程學研究來尋求與各階段相適應的策略。危機周期理論是從動態視角分析危機管理過程,它告訴我們:危機是有跡可尋的,但不一定是線性發展的;危機處理的最佳時間點越早越好,或讓危機永遠無法形成,或一形成就被處理掉;不同的危機階段有其不同特征,能辨識端倪才能處理危機進而掌握管理;危機生命周期中,危機擴散最具破壞力,甚至會造成連鎖反應產生另外的危機,損害控制是危機管理的重點。因此掌握危機的發展階段的特征,對處理和化解危機至關重要。危機周期理論的指導思想在於通過對危機發生髮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將非常態的危機納入常態化的管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