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統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勞動統計(Labor Statistics)
目錄 |
勞動統計是反映一定時期勞動力構成、變動和利用情況的統計工作。
勞動統計的內容[1]
(1)勞動力數量、構成及其變動統計,為合理安排和調配勞動力,制定和監督勞動力計劃提供依據。
(2)勞動時間利用情況統計。從勞動時間的使用上反映和研究勞動力的利用情況。
(3)勞動生產率統計。反映和研究勞動生產率水平及其變動,分析影響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原因,為促進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提供依據。
(4)工資和勞保福利統計。反映和研究工資總額和勞保福利增長變動的趨勢及幅度。
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需要的勞動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反映有關勞動經濟現象的統計資料,為黨和國家進行巨集觀決策和巨集觀調控提供重要信息,為各級管理部門和企、事業等單位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
勞動統計的意義[2]
勞動統計是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經濟現象進行的統計調查,它是社會經濟統計的重要內容。勞動統計從數量方面研究勞動經濟現象,也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勞動力的資源與配置,勞動力的使用,勞動力的再生產等方面的情況,反映勞動經濟現象的規模、水平、速度、結構及比例關係,揭示這些現象的變化發展規律,從而達到認識社會服務於現代化建設的目的。
勞動統計是實行科學勞動管理的重要工具。我們國家是一個有12億人口的大國,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實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科學、合理地使用勞動力,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勞動管理必須充分掌握和運用勞動統計資料,從巨集觀上來講,必須掌握反映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勞動力資源配置及使用等情況的統計資料,作為黨和政府制定各項勞動政策,進行巨集觀調控的依據;從企業微觀管理上說,也要掌握生產經營中有關勞動方面的統計資料,如人員的配置,勞動報酬和收益分配,人工成本的高低,勞動生產率的升降等,使企業及時改進勞動管理,保證在市場競爭中立豐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