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預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前瞻性預期(Forward-looking Expectations)
目錄 |
在經濟學中,前瞻性預期是指對未來事件的預期,與將要影響發生這些事件的因素有關。
在理性預期下,工資是根據前瞻性預期決定的,過去的通貨膨脹本身並不重要,因此不會影響下一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工資。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是建立在未來政府的所作所為的基礎之上的,而並非是建立在對過去發生的通貨膨脹做出判斷的基礎之上的。於是政策制定者的策略就是宣佈一系列的總需求政策,儘力使社會對下一期通貨膨脹的預期保持為零。其後就是實施這些政策,工資就能自動地決定在合適的名義水平上,從而有可能實現充分就業和零通貨膨脹。
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認為,政府的適應性預期政策導致經濟中出現持續的通貨膨脹並使菲利普斯曲線發送移動,這種政策導致企業用工中的長期勞動合同控制著勞動需求,並使勞動市場處於非均衡狀態之中。因此政府應執行非適應性預期的財政貨幣政策,以政府的信譽與推行政策的堅決態度影響公眾的預期。通過公開宣佈政府的預算與貨幣政策,使公眾相信政府將要實施的零通貨膨脹的經濟目標一定會實現。這時工會與工人就會根據這些政策預期來調整並決定工資。就是說政府必須有信譽,採取各種努力削弱長期用工合同的有效措施,使勞動市場較快出清。儘力將公眾的後瞻性預期轉變為前瞻性預期。這樣才有可能阻止菲利普斯曲線發生移動,並且有可能實現無成本地降低通貨膨脹,實現零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