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 Protection Multiples)
目錄 |
利息保障率(Debt Service Coverage Ratio/Times interest earned)又稱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又稱已獲利息倍數,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稅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前的利潤。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資本化利息雖然不在利潤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償還的。利息保障倍數的重點是衡量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沒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利息的支付就會發生困難。
利息保障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它既是企業舉債經營的前提依據,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誌。要維持正常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大於1,且比值越高,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利息保障倍數過低,企業將面臨虧損、償債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下降的風險。
為了考察企業償付利息能力的穩定性,一般應計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數。保守起見,應選擇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數值作為基本的利息償付能力指標。
關於該指標的計算,須註意以下幾點:
(1)根據損益表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進行分析,作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應該包括經常收益。
(2)特別項目(如:火災損失等)、停止經營、會計方針變更的累計影響。
(3)利息費用不僅包括作為當期費用反映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
(4)未收到現金紅利的權益收益,可考慮予以扣除。
(5)當存在股權少於100%但需要合併的子公司時,少數股權收益不應扣除。
評論(共9條)
關於創建新條目,您可以參閱Help:編輯手冊,通常的方法是:1、確定條目名;2、在百科中搜索,確定百科不存在該條目;3、點擊未創建的鏈接,進入編輯頁面。歡迎您的參與!
其實還可以添上一句,即便利息保障倍數小於1,也不一定無法支付到期利息。 畢竟有可以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請添加 'interest coverage ratio'的關鍵字,cfa教材用這個詞。可以的話,順便告訴我如何自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