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森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保爾森作為美國財長,此前其三次訪華時,人民幣匯率都連續擊破整數關口,這個現象被業內人士戲稱為“保爾森效應”。
2006年9月,保爾森進行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時,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4天內連續擊破3個整數關口,創出新高。9月19日,保爾森抵達中國,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次擊破7.94的關口,達到7.9342的水平;次日又首次擊破7.93的關口;9月22日,保爾森結束在中國的行程,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次擊破7.92的關口,達到7.9188的水平。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保爾森第二次訪問中國,率團開展中美戰略經濟對話。12月1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次突破7.82的關口,達到7.8197的水平。
2007年3月其第三次訪問中國,人民幣匯率逼近7.74的關口,再次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
2007年7月保爾森第四次訪華,保爾森效應卻似乎失效了。7月30日是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來華訪問的第二天,不像他前三次來華時人民幣匯率都創下匯改後新高,這次似乎平靜了許多:人民幣中間價報於1美元兌人民幣7.5824元,比27日的中間價高出127個基點;人民幣外匯即期報價也沒有突破人們想像中的7.56關口。
有國際金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美元強勢反彈是人民中間價沒有走高的主要原因。而在前幾次保爾森訪華時,美元都呈現疲軟走勢。2007年美國公佈的數據顯示,受到出口、商業營建支出以及政府支出上升的推動,美國第二季度GDP數據增長3.4%,而該數據增幅為1年多來最快。
專家同時強調,近期國家緊縮政策信號也對匯市產生了一定影響。“因為人民幣短期升值的預期仍然存在,因此升值的慣性一時難以改變。但長期來看,人民幣需要更多的雙邊波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過多的單邊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