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勤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偽勤奮是指從旁觀者來看,很努力勤奮,學習時間長,但效果卻不顯著。實際深入發現,偽勤奮者很多是思維不深入、不科學導致,有的甚至有看似努力,實則是圖個心理安慰。
簡單來說,就是假裝很努力,實際是安慰自己。比如明明看了很多本書,一問起書里的內容卻什麼都不知道,花了一天時間學習,成績卻不見增長。然而實際上,你會發現,他只是寫了一天的字,看了一天的書,並沒有過腦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努力與成績不相符,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效率低下;第二,勤奮僅僅是假象,看似用功,實則消極怠工,即“偽勤奮”。
著名心理學專家Jordan Peterson教授認為,“偽勤奮”有4個表現:
1.花大量時間做事情中最容易的環節,還到處炫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2.以“準備”的名義拖延,看上去很忙但事情沒有任何進展。
3.從來不驗證工作成果,不知道做得好做得壞,只顧悶頭拉車,不會抬頭看天。
4.讀了很多書,但從不總結規律;即使總結了規律,也沒有用到實踐中。
偽勤奮學生的特點及原因[1]
一個人的覺醒應該先知道自已問題在哪,意識之後才能刻意改正。通過對大批量學困生的問卷調查和學習過程的跟蹤,發現他們的主要行為及心理共性特點為:
- 1.深信勤能補拙,只要沒閑著,就認為一直在前進的路上。
- 2.通常的心理是試圖通過大量時間和做大量的題來提高學習成績,輕做題質量,重做題數量。
- 3.筆記記得清清楚楚,但卻從來不考慮自己的障礙點在哪,對其正的問題反思不夠。
綜上所述,低價值的行為帶來低價值結果,思維懶惰最終會導致其成為“低品質勤奮者”。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中寫到,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反應快速,但很容易上當。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註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要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夠想透不容易出錯,但卻很懶惰,而偽勤奮就是經常走捷徑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的結果。
改變偽勤奮的方法建議[2]
1.啟我評估,樹立信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家長應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況,充分評估自己的實力。告訴孩子,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努力而努力,都是無用功,必須堅決停止。同時要認識到,以前學習成績欠佳,不過是學習方法不對頭而已,只要調整得當,一定能迎頭趕上。
2.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家長要引導孩子調整學習方法,扎扎實實地用功,把每一道自己做過的題真正學會,碰見不會的題就請教同學和老師,不留任何漏洞。做過的錯題經常翻看、總結,加深印象,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習定時,講究效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註重效率,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也是需要學生培養的習慣。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要求固定的時間內,解決哪些難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之後,再做其他方面的瑣事。
4.凈化環境,避免誘惑。孩子自製力薄弱,很容易受到手機、電腦、 電視等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在學習時分心,所以,在孩子學習時,家長應避免看電視、聽音樂等娛樂活動,以免孩子分心,尤其是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玩手機一邊寫作業。
5.勞逸結合,煥發動力。學習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熬夜寫作業、周末也不停補習、盲目刷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疲憊,越來越不能靜心學習。適當上網玩游戲、聊聊天、外出游玩等都能豐富孩子的生活,只有勞逸結合,孩子才能煥發內在的學習動力, 自覺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