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心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交通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汽車駕駛員和行人在交通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個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動是指人的認識活動、情緒、意志等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能力、性格方面的差異。駕駛員的活動是在人、車輛、道路、環境等相互作用的因素組成的複雜條件下進行的。
駕駛員和行人通過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認識交通環境,利用感知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思考,進而做出正確判斷,採取某種措施,以保證行為無誤。
在處理事物的過程中,駕駛員不但有各種心理活動,而且各個人還表現有不同的特點,如技術水平高低、才能大小、性格差異等。
心理活動和個性心理特征是密切相連的。交通心理學是一門處在發展中的邊緣學科,與人的因素工程學、生理學、醫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都有關係,也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個具體內容。[1]
汽車運輸的發展,使道路上的車流密度越來越大,道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為保證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對產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對組成交通系統的各要素做具體研究。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側重於對汽車和道路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人們開始註意研究人的因素,主要研究駕駛員對交通標誌產生的視覺反應特性,研究駕駛員的適應性。直到60年代,美國、日本才對駕駛員的各種特性、在交通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以及行人特性和事故心理進行廣泛的研究。70年代還開始研究人與車輛的衝突、交通公害與兒童性格形成的關係等問題。
交通心理學一般研究以下問題:①駕駛員的視覺、聽覺、觸覺、平衡感覺、情緒、註意力、反應等特性及其與駕駛機能的關係。因為視覺可給駕駛員提供80%的交通信息,所以首先要定量地確定視力、視野、視差、視覺閾限、由暗處到亮處和由亮處到暗處的適應性、眩光等各項指標。並要研究駕駛員反應時間的長短與情況複雜程度、訓練情況、心理-生理狀態、疲勞影響等的關係。
②道路線形、坡度、道路設施、交通環境對駕駛員的心理作用。通過在各種路線上的行車試驗,總結出道路線形各元素之間、線形與環境之間相協調的規律,以指導道路線形設計。在道路設施,如道路照明、交通信號、交通標誌等方面,主要研究照明效果,標誌的大小、形狀、顏色、設置地點對駕駛員的心理作用。為了提高駕駛員的註意力,法國試驗將多發事故地點的路面塗成紅色,日本試驗在某些地點設立警察模型。交通環境單調會使駕駛員產生乏味的感覺,從而分散註意力,釀成事故。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研究設計能使駕駛員感到心曠神怡的交通環境,以減輕駕駛員的疲勞。
③酒精和藥物對駕駛員駕駛機能的影響,以及駕駛員體內酒精含量的檢查方法。
④駕駛員駕駛疲勞的規律、測定方法和指標。
⑤駕駛員對外界刺激的適應性的檢查方法與考核方法。
⑥人(主要指駕駛員)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分析。
⑦汽車形狀、噴漆顏色、頭燈位置、安全設備等對駕駛員產生的心理效果。
⑧不同年齡和性別的騎自行車人在不同交通條件下產生的心理反應與行為的規律。
⑨行人過街時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行人肇事與本人年齡、性別、過街速度、過街地點及道路寬度的關係。
⑩交通宣傳方法及其效果。
在交通過程中,人的行為是人體器官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反應隨刺激不同而不同,人的器官的反應能力也因人而異。道路條件、道路設施、交通環境、行人、車輛等都可能對駕駛員產生刺激。駕駛員的反應能力因身體特性、性別、年齡、學歷、生活環境、身心狀態等情況而異。因此,需要研究刺激對人產生影響的各種情況,並予以分析歸納,以預測人的反應。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與試驗。觀察是瞭解已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規律。如觀察行人過街時的規律。試驗是控制和改變條件,促使產生一定現象,進行分析。
現代設備完善的交通心理試驗室,都用精密儀器和自動控制產生刺激和記錄受試者的反應。在試驗室內可以模擬各種駕駛條件,如用模擬車測定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用測量皮膚電流、腦電圖、脈搏跳動、呼吸狀態的方法,判定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