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通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個人通信(Personal Communication)
目錄 |
個人通信是人類通信的最高目標,它是用各種可能的網路技術,實現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時間(whenever)、任何地點(wherever)任何人(whoeve0進行任何種類(whatever)的信息交換在ITU-T稱個人通信為通用個人通信(UPT).在美國稱為PCS.在英國則稱為PCN。
第一,以歐洲和ITU—T為代表的.於2000年投入試驗和運營的標準化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UMTS/FPLMTS(IMT2000)。
第二,以美國為代表的以各種互兼容的無線空中介面來提供服務的PCS。
第三,美國DARPA支持的以移動信息基礎結構支持的全球信息系統(GLoMo)計劃。
(一)網路方面的主要技術
(1)位置記錄。不管用戶所處的方位,網路必須知道它的位置所在。當用戶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時,網路應該登記用戶的新地址。
(2)跟蹤交換。系統需要此功能以便利用位置登記信息完成自動選路連接。起始呼叫由起始本地交換機直接連接。
(3)號碼轉換。個人通信系統中,每個用戶給定一個固定的邏輯號碼,系統應可將此邏輯號碼轉換成物理號碼以便使用。
(4)大容量資料庫。個人通信號碼數目需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需要一種大容量資料庫存儲用戶的瞬時狀態。這種資料庫的構成需要採用一些新技術。
(5)無線接入。當採用無線(移動,尋呼,公共無線電話)接入時需要一種高效率的自動位置登陸和呼叫起始到終端的無線接入法。
(6)先進的通信處理。用以實現無阻塞連接,或當終端用戶不應答時,將用戶至用戶的連接改變成對主叫的一種通知信息或保留該呼叫。
(7)靈活計費。安全保密及可靠性強而先進的信令系統。
(二)無線電系統方面的主要技術
個人通信是現代無繩通信,蜂窩移動通信和智能網技術的綜合產物,涉及的技術領域非常廣泛。下麵僅總結了幾個關鍵技術。
(1)電波傳播技術。個人通信工作於較高頻段(1.8一2.2GHz),與其相關的詳細特性尚鮮為人知。電波發射、接收、天線技術等都需大規模測試和現場試驗後才能有比較確定的答案。
(2)蜂窩技術。個人通信網需為各種不同應用領域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業務,因而需要有各種不同的蜂窩來支持這樣廣泛的需要。蜂窩區的大小,大到數十、數百千米,小到幾十米,支持這樣複雜多樣的蜂窩結構不是一件易事。一個解決方法是採用分層結構,但要妥善解決好不同層結構之間的越區切換問題。
(3)網路和智能化技術。個人通信涉及面廣,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而要實現這一點,最主要的問題將是網路問題。個人通信應具有的智能特性幾乎全部是網路問題。諸如呼叫/呼出,編號規劃,越區切換,個人號碼,大容量資料庫,先進的信令系統,開放的系統結構等。個人通信業務可以看作智能網的一種業務實體,因而它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路和智能化技術。
(4)多址技術。多址技術直接影響個人通信網(PCN)的系統容量,蜂窩結構,頻譜利用率,設備性能價格比和未來的發展潛力。目前兩種常用的多址技術是TDMA和CDMA,它們各有特點,而且都在不斷改進增強,都有可能最終提供或在局部領域應用中提供理想的個人通信服務。但相對而言,TDMA方式固有的僵硬幀結構最終會限制其進一步發展,CDMA則顯得比較靈活,其發展潛力略勝一疇。
(5)低成本和小型化技術。個人通信的理想是任何人都能負擔得起,這就要求其成本儘可能低。同時要使通信終端便於使用者攜帶,這就要求終端儘可能小型化。但低成本,小型化技術要依賴於各種技術的進步和革新。
個人通信覆蓋域廣,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對個人通信起巨大推動作用的一項技術是衛星通信技術。以美國為代表的以各種互不兼容的無線空中介面來提供服務的個人通信,可使人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用攜帶型無繩電話進行通信。此外還有美國LoralQual-comm衛星業務公司的全球星系統等,均對個人通信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個人通信是一種以無線接入技術為手段的面向個人的通信,通信的業務將從滿足工作需求向滿足大眾生活過渡,預計它將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從個人通信應用市場表明:它既可用於家庭、辦公室等場合,也可用於街道、商場、公共場所等低速移動場合,還可用於汽車、火車、輪船等高速移動的場合。因此,可以說,哪裡有人生活,哪裡就有個人通信的市場。除了上述生產性的業務工作市場和消費性的大眾生活市場之外,還有重要的市場,即政府和軍事部門。政府部門利用個人通信,可便於政府部門行使職能。特別是低地球軌道衛星全球個人通信,國家安全部門可利用它進行監視識別、入侵探測和目標跟蹤,對國家安全和應急行動,給予通信優先權和專用識別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