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經濟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東北亞經濟圈是指由中國的東北三省(也包括中國內蒙古的東部地區)、俄羅斯遠東以及日韓(也包括蒙古國的東部地區)等國家和相關地區之間,圍繞諸多領域所開展的次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圈。
“東北亞經濟圈”概念最早由日本的一些研究學者和機構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真正意義的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是在本世紀初隨著中俄兩國開始開展大規模區域經濟合作後,才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000年後,隨著俄羅斯國家戰略東移,中俄在東北亞地區的合作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明顯的成效。
在環境合作方面,中國政府分別與日、韓、俄、蒙簽署《環境保護合作協定》,在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開展合作,並針對東北亞地區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多方面的環境技術合作、自然環境狀況評價等合作。2003年,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提出,東北亞地區要進一步建立區域環境合作機制,並就東北亞地區的水和大氣污染、沙塵暴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合作,通過信息共用建立一個地區性環境監測網路。迄今,東北亞國家之間環境合作的績效已經顯現出來。
在金融合作方面,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08年12月10日,在全球金融海嘯爆發的背景下,中日韓三國央行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定期召開行長會議,並就區域經濟金融形勢和共同關心的有關央行的議題交換意見。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南韓銀行宣佈簽署一個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該協議提供的流動性支持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雙方可在上述規模內,以本國貨幣為抵押換取等額對方貨幣。協議的實施有效期為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12月18日,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在日本福岡舉行。三國領導人就加快擴大區域性貨幣互換體系以及儘早對亞洲開發銀行進行增資達成了共識。
在能源合作方面,隨著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升,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東北亞地區各國經濟都在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對能源特別是石油的需求非常迫切,能源安全問題已成為東北亞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2008年6月中俄日韓蒙五國在日本舉行能源部長會議,就進一步加強投資和節能、替代能源以及市場透明等問題達成共識。同年9月,在長春舉行的第四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中、俄、朝、韓、日、蒙等東北亞國家的政府高官再次聚集一堂,商討加強東北亞區域能源合作,共同應對棘手的能源問題。
2009年12月28日,位於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的科濟米諾港石油儲藏和海上出口系統正式投入使用,第一艘出發的10萬噸油輪將石油運送至中國香港。科濟米諾港的啟動,是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的重要一步。此外,東北亞地區的能源合作還體現在電網建設上。2008年3月,中俄能源合作在跨國輸電項目上也開始“破冰之旅”。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國家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共同簽署了“深化合作備忘錄”,逐步實現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電網互聯,將俄羅斯豐富的水電向中國輸送。不僅如此,俄羅斯電力專家正在研究西伯利亞電網與中國東北和北韓,並通過北韓與日本電網互聯,形成東北亞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