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德堡大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德国海德堡大学网站:http://www.uni-heidelberg.de/ 英文
目录 |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是为了纪念两位办学名人,鲁普莱希特选侯是海德堡大学的创始元勋,巴登的卡尔大公则是海德堡大学的再造恩公。学校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了教皇Urban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1386年建校,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1969年海德堡大学的科系发展为16个。
院系构成,如今的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拥有12个科系,是一所在人文、社会、自然、生命等科学领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学与研究机构:1.神学院、2.法学院、3.经济学与社会学系、4.哲学系、5.新语文学系、6.行为科学及实验文化科学系、7.数学及信息学系、8.物理学及天文学系、9.化学及地质科学系、10.生命科学系、11.海德堡医学院、12.曼海姆医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史、社会医学与劳动医学、比较病理学、病毒学、普通病理学与病理解剖学、法医学、药理学与病理学、卫生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儿科学、矫形术、儿童外科学、内科学、妇科学、神经外科学、实验外科学、泌尿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数理逻辑、物理化学、应用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技术、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应用物理、高能物理、分子遗传学、植物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生物电子显微学、动物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德国公法、外国公法、国际法、民法、商法、劳工法、犯罪学与刑法、宪法与行政法、政治学、音乐、哲学史、中世纪史、东亚艺术史、理论经济学、农村开发、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地理。
海德堡大学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德语区继布拉格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之后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初由大公鲁普莱希特一世(Ruprecht I)依教皇特许筹建,以为分裂的普法尔茨营造一思想中心,吸纳外邦人才,服务于教会及国家。而早期的教授均来自宗教分裂与民族战争频仍地区,寻求平和于海德堡。14世纪彼得教堂成为大学教堂。
历任大公均对大学倾注心力,然当其虑及必要时,亦得随意插手大学自主自治之事务。由此也为诸如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到来创造了历史条件。
- 宗教改革时期
尽管马丁·路德于1518年倡导宗教改革,海德堡大学长时间均未受此影响。直到1556年时才由奥腾里希(Ottheinrich)大公将其转变为一个新教大学。16世纪后半叶由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将海德堡大学建成了具有卡文主义精神的欧洲科学与文化中心。其卡文主义理念的光芒吸引了全欧众多教授与学者纷涌而至。在神学院的影响下,1563年出现了著名的海德堡教理问答录。除卡文主义外,16世纪末出现了后人文主义。
- 三十年战争时期
这一黄金时期延续至1618年。三十年战争使海德堡大学受到重创,教学几经中断。1622年举世闻名的帕勒提那图书馆移往罗马。战后大学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Ludwigs XIV. 法语 Louis XIV.)的军队对海德堡的全面毁坏而陷于停滞。海德堡大学因此又关闭多年。
- 十八世纪
18世纪的海德堡正如几乎所有其它大学那样弥漫着知识上的中庸主义。一直延续的新教主义色彩因迟来的改革而逐渐丧失。财政上的困境与18世纪末不断的革命战争使海德堡大学再次陷入困境。
- 十九世纪
1802年海德堡划入巴登州,翻开了大学历史新的一页。海德堡大学重新组织后,成为国家财政支撑的教研机构。巴登州第一位大公卡尔·弗里德里希的名字被写入大学基金会的名单,从此,大学的全称成了“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
大学受到新人文主义的影响,同时许多教授和学者也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追随者。哲学家黑格尔曾于海德堡执教两年;施罗塞尔建立了政治史科学的海德堡学派;医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冯·切利乌斯更令全欧的患者慕名而至。海德堡的教授们屹立于自由主义的最前沿,许多人还是1848年法兰克福国民大会的议员。1848革命后,路德维希·霍伊塞尔(Ludwig Häusser)成为自由民族国家主义在德国西南部的代言人。海德堡大学的自然科学在罗伯特·本森, 古斯塔夫·基希霍夫及赫曼·冯·赫姆霍茨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闪耀着眩目光辉的19世纪,同时也是海德堡以法学闻名于世的时代。
1886年海德堡大学度过了500年校庆。
- 二十世纪
在此期间,海德堡大学成为向世界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国学生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自20世纪初以来的所谓海德堡精神上:即由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的对话精神。
- 魏玛共和国时期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海德堡大学在大批知名学者如卡尔·亚斯波斯(Karl Jaspers)、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等人的影响下成为了德国民主精神的桥头堡。来自美国的捐助帮助海德堡大学建立了新的大学园区,大学获得了新的精神:弗里德里希·共多夫称之为献身于鲜活的时代精神。不过这同样留下了一个阴影:它导致学生运动如此偏激,以至温和主义者埃米尔·共伯尔(Emil Gumbel)离开了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在这一时期的学术形象是由哲学系和法学系来代表的。不过鲁道夫·冯·科雷尔(Ludolf von Krehl)也以其全面医学的理念开创了新的道路。物理学家菲力普·雷纳德(Philipp Lenard)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也在此影响了多年。
- 第三帝国时期
第三帝国的建立导致海德堡大学因政治和种族原因驱逐了一大批教师和学生。许多人流亡于外,两名教授成为了恐怖主义的直接牺牲品。大学本身的许多人都参与了在大学广场上发生的1933年德国焚书运动。受到政权追随者的影响,海德堡大学的“献身于鲜活的时代精神”不幸变成了“德意志精神”。许多人包括一些教授也加入了这一口号的追随者的行列。
- 联邦共和国时期
二战结束时,大学已遭到极大的破坏,亟须注入新的精神理念。在卡尔·亚斯波斯(Karl Jaspers)的带领下,海德堡大学制定了新的章程,规定大学有义务“服务于真理、公平及人文主义的活的精神”。重建后的大学校园布局是:自然科学与部分医学科系位于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区,而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则仍然保有位于老城的校园。
这些改革改变了迄今为止的大学结构。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四大院系(神学、法学、哲学、医学)组成,直至1890年增加了自然科学作为第五个科系。而1969年大学划分为16个院系。学生数量也持续增加 - 在1986年(600年校庆时)海德堡大学有27.000名在册大学生。大学生群体是海德堡这个小城令人瞩目的一族。
海德堡拥有众多外国人口的传统也在战后得以保持。尽管人数众多,海德堡大学一直将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视为己任。
- 学潮时期
德国的学潮影响在海德堡来得颇晚。运动先是围绕公车票价及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同时海德堡一直明确抵制越战。在许多会议上还讨论了关于政治代表的问题,即学生参与一般政治活动权利的问题。部分教授及州政府、基督教民主联盟党的学生组织都大力反对这种权利,而社会主义德国学生联盟及大部分学生团体则支持这一权利。紧急状态法与学生权利在许多辩论中成为交织在一起的话题。
- 九十年代以来
过去十几年,海德堡大学通过一系列科研方面的校际交流合作,在医学、神经生命科学、物理学、数学与信息学、法学与大众经济学等学科取得了良好的声誉。作为第一所德国大学,海德堡大学在海外如埃及、智利与美国马萨诸塞等地建立了分校,以拓展学校的知名度。
- 今日现状
今天,海德堡大学的构成是: 自然科学、体育科学及大部分医学科系均坐落在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区,而人文社会科学的院系如法学院及校长办公室和大学管理楼则位于海德堡的老城区。大学的其它一些机构散落在海德堡的市区及周边地区。
- 医学
- Vincenz Czerny – Chirurg und Krebsforscher (1877–1916)
- Maximilian Joseph von Chelius – Chirurg
- Karl Jaspers – Psychiatrist (1909–1913)
- Ludolf von Krehl – Internist
- Arthur Kronfeld – Psychiater und Psychotherapeut (1908–1913)
- Otto Meyerhof – (1908–1912, 1930–1938) Direktor des Kaiser-Wilhelm-, heute Max-Planck-Instituts für Medizinische Forschung, Nobelpreisträger 1922
- Karin Rieden – Prof. Dr. med. habil., Radiologin und Politikerin
- Bert Sakmann – (Prof.)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91
- Hans Schaefer – (Prof. 1950–1974)
- Otto Warburg – Nobelpreisträger 1931 (Stud., Prom., Habil.)
- Viktor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 – Neurologe und Psychosomatiker (1908–1941, 1945–1952)
- José Rizal – Philippinischer Nationalheld und Schriftsteller
- 自然科学/数学
- Alexander Porfirjewitsch Borodin – Chemiker und Komponist (stud. 1859–62)
- Walther Bothe – Phys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54
- Robert Bunsen – Chemie (Prof. 1852–1889)
- Otto Bütschli - Zoologe, Zellforscher (Prof. 1878 -1920)
- Karl Drais – Erfinder (stud. 1803–1805)
- Roland Eötvös – Physiker (stud. 1867–1870)
- Leopold Gmelin – Chemiker (Prof. 1813–1853)
- Emil Julius Gumbel - Mathematiker (Prof. 1930-1932)
- Hermann von Helmholtz – Physik (Prof. 1858–1870)
- Alfred Hettner - Geograph (Prof. 1899-1928)
- J. Hans D. Jensen – Phys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63
- Willi Jäger - Mathematiker (1940-)
-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 Physik (Prof. 1854–1875)
- Albrecht Kossel – Chemiker (Prof. 1901–1927)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10
- Richard Kuhn – 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Chemie 1938
- Robert Lauterborn – Hydrobiologe, Zoologe und Botaniker (stud. hab. Prof.)
- Philipp Lenard – Physiker (Prof. 1907–1938)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05
- Michael Mästlin – Astronom – (Prof. 1580–1584)
- Hermann von Meyer – Wirbeltier-Paläontologe
- Otto Meyerhof – Bio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22
- Hermann Quincke – Physiker (Prof. 1875–1907)
- Georg Wittig – 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Chemie 1979
- 哲学/艺术/人文科学
- Jan Assmann – Ägyptologe (Prof.)
- Walter Berschin - Philologe (Prof.)
- Ernst Blass – expr. Dichter – (stud. jur. 1912/13–15; Prom.)
- Friedrich Burschell – Schriftsteller – (stud. phil. 1911–1913)
- Conrad Celtis – Humanist – (stud. 1484–1485)
- Friedrich Creuzer – Philologe (Prof. 1804–1858)
- Joseph von Eichendorff (stud. 1807)
- Johannes Freinsheim - Historiker (Prof. 1656–1660)
- Jakob Friedrich Fries – Philosoph (Prof. 1806–1816)
- Hans-Georg Gadamer – Philosoph (Prof. 1949–1968)
- Georg Gottfried Gervinus – Literaturhistoriker (Prof. 1844–1853)
- Joseph Goebbels – Reichspropagandaleiter der NSDAP und von Hitler ernannter Reichsminister für Volksaufklärung und Propaganda (stud.; Dr. phil 1921)
- Karl Ludwig Hampe – Historiker (Prof. 1903–1936)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Philosoph (Prof. 1816–1818)
- Karl Jaspers – Philosoph (1913 – 1948)
- Gottfried Keller – Dichter (stud. 1848–1850)
- Helmut Kohl – Bundeskanzler (stud. 1951–1956, Dr. phil. 1958)
- Karl Löwith – Philosoph (Prof. 1952–1973)
- Philipp Melanchthon – Reformator (stud. 1509–1512)
- Friedrich Panzer – Germanist (Prof. 1919–1956)
- Georg Picht - Philosoph, Theologe (Prof. 1960-1972, deutsche Bildungskatastrophe 1964)
- Jacob Picard – Dichter, Schriftsteller – (stud.jur. vor 1.WK)
- Heinrich Rickert – Philosoph (Prof. 1916–1936)
- Thomas Roth – Journalist (stud.)
- Friedrich Christoph Schlosser – Historiker (Prof. 1817–1861)
- Friedrich Alfred Schmid-Noerr – Philosoph (Prof. 1910–1918)
- Joseph Stöckle - Philologe und Schriftsteller (stud. 1870–1871)
- Heinrich von Treitschke – Historiker (Prof. 1867–1874)
- Johann Heinrich Voß – Übersetzer (Prof. 1805–1826)
- Max Weber (1868–1958) – Geschichtsphilosophie, Kultur- und Staatssoziologie
- Wilhelm Windelband – Philosoph (Prof. 1903–1915)
- Wilhelm Wundt – Psychologe (Prof. 1864–1874)
- 法学
- Johann Kaspar Bluntschli – Jurist (Prof.)
- Otto von Gierke – Jurist
- Georg Jellinek – Jurist (Prof. 1891–1911)
- Carl Joseph Anton Mittermaier (Prof. 1821–1867)
- Gustav Radbruch – Professor für Strafrecht und Rechtsphilosophie
- Georg von Siemens – Gründer der Deutschen Bank (stud.)
- Anton Friedrich Justus Thibaut – Jurist (Prof. 1806–1840)
- Hanns-Martin Schleyer – Jurist (stud. 1933–1938)
- Paul Kirchhof – Jurist (Prof. seit 1981)
- Hans-Christian Ströbele – MdB (Studierender 1960–?))
- Rezzo Schlauch – MdB und Parlamentarischer Staatssekretär BMWA
- 社会学
- Dolf Sternberger – Politologe (Prof. 1960–1989)
- 神学
- Joachim Dauer - kath. Theologe (Doz.)
- Johannes Eck - kath. Theologe (stud.)
- Johann Amos Comenius – Theologe, Pädagoge – (stud. 1613–1614)
- Martin Dibelius – ev. Theologe (Prof.)
- Gerhard von Rad – ev. Theologe (Prof.)
- Richard Rothe – ev. Theologe (Prof.)
- Ernst Troeltsch – ev. Theologe (Prof.)
- 经济学
- Johann Heinrich Jung-Stilling – (Prof. 1784–1786)
- Karl Knies – Nationalökonom (Prof. 1865–1896)
- Alfred Weber – Nationalökonom (Prof. 1897–1903)
- 政治家
- Hans-Christian Ströbele – MdB (Studierender 1960–?)
- Reinhard Bütikofer – Bundesgeschäftsführer von Bündnis90/DIE GRÜNEN (Studierender um 1975)
- Bernhard Vogel, rheinland-pfälzischer und thüringischer Ministerpräsident a. D., 1960–1967 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ent und Lehrbeauftragter am Institut für Politische Wissenschaft
- Ute Vogt – SPD-Politikerin (Studierende)
- Helmut Kohl - Bundeskanzler a.D.
- Joseph Goebbels - NS-Reichspropagandaminister (Promov. 1921)
600年的时光中,一代代的学生来了又走了,旧日辉煌却映照在内卡河里清晰如昨:诗人艾欣道夫最爱在老桥边的酒馆里喝酒吟诗,认为海德堡本身就是浪漫精神的凝聚,由此写下了关于海德堡最为脍炙人口的诗歌;舒曼1825年步行至此,在这里找到了音乐灵感,奠定了以后的艺术道路;布伦塔诺和爱尔尼姆在此收集德国民歌,推崇民间传统和文化,由此掀开了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序幕;德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韦伯在此攻读法律,之后又在大学的经济系任教,著名的“韦伯圈”就是在内卡河边的韦伯旧居里饮酒畅谈的。
除此之外,黑格尔、迦达默尔曾任教于此;歌德在这里爱上了玛丽安娜,并写下了《西东诗篇》,又从此地去了魏玛;荷尔德林3次来此造访,雅斯贝斯在这里任教23年。到1979年已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这里走出。
海德堡大学里有一座著名的、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学生监狱,是专门用来处罚犯了过失的学生。凡是有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行为的学生,都将被罚坐两天到四星期的监狱。海德堡大学在1712年设立了这个学生监狱。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警察不许进入这个监狱,学生们在坐监狱期间,百无聊赖,于是就把坐牢的日期、原因、牢骚、不满、感想等写在或画在墙面上。很快这个所谓的监狱就成了学生乐园。很多学生还想方设法故意违反校规,争取到这里来被“关押”。
墙上涂着“嘿,我因顽皮而进了监狱!”等天真直率的语言,令人看了捧腹大笑。三楼才是真正的监狱,不过也就四间监房和一间厕所。每间监房内放置着一张铁床,还有一张桌子和一个板凳。监房四面的墙上和天花板上,无不涂满了狂放调皮的字画,五颜六色,几十年都过去了,可这些字画仍旧清晰可见。
学生在监狱的关押不能超过一个月,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去上课。这个学生监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年)才停止使用,现在,它作为海德堡大学荣耀历史的一部分向游人开放。
当今风采许多科系享誉世界
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一样,海德堡大学没有校园,也没有校门,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学城,大学的各系各科就散落在城市街道的大街小巷里。
海德堡大学是一所以理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已由最初的神学、法律、医学、文学4系,发展到拥有18个学院和5个直属科研和教学机构。此外还有一所翻译学院、一所预科学院和三所附属医院。
海德堡大学不少科系享誉世界,是中欧地区第三所大学,历史仅次于南斯拉夫的布拉格大学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
海德堡大学的神学、法学、哲学、医学课程最悠久,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学家,被誉为世界哲学家的摇篮。
在海德堡大学所设的各系里,医科各系更是享有盛誉,它的癌症治疗居世界领导地位。它拥有齐全的现代化设备,较多的著名学者,学生实习机会多,毕业生质量高、工作好。从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国家很多有志医学的青年,都愿意投考这所大学的医科各系。
翻译学院被认为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学院之一,设备好,师资水平高,招考严格。有大小10多个语种,除设有英、法、俄、西班牙等大语种外,还有波兰、塞尔维亚、罗马尼亚、 匈牙利等小语种,就连联合国也委托海德堡大学训练即时传译员。汉学也是该校的著名学科。
海德堡大学还拥有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藏书260万册,其中拥有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有极为珍贵的14世纪手本。
离学生监狱不远的地方是一家小咖啡店,同时还经营一种只有这个店才卖的叫作“大学生之吻”的巧克力,商标是正欲接吻的一对男女学生。这家店1863年开张后,曾经是海德堡大学的教授和大学生最爱光顾的地方。
海德堡修道院的女学生在完成每个学期的学业后,也会在女学监的监护下到这个店来庆祝一番。在这里她们常会碰到来这里放松消遣的男生,但是,严厉的女学监严格禁止男女青年之间的调情和交往。
大学生们的焦虑被做甜点的男厨师看到了。于是,他制作了一块大学生接吻样子的巧克力甜饼,他想告诉年轻人,接吻的滋味就是这样的甜蜜。他把这个巧克力也送给了女学监,虽然女学监接受了“大学生之吻”的巧克力也并没有放松对女学生的控制,但“大学生之吻”以及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成为海德堡大学浪漫传统的一部分。
海德堡大学特别重视研究,在科研方面发展很快。最成功的例子是,1985年建成的海德堡科技园,定位为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国际化园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海德堡大学对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授予荣誉评议员、荣誉市民称号,并对他们颁发荣誉奖牌。在校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海德堡史上的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
- 菲力浦·雷纳尔德,因提出电子论和阴极辐射现象荣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尔布莱希特·考索尔,在蛋白质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获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奥托·弗里茨·麦耶豪夫,研究生物反应链取得成果,获192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里查·柯恩,研究维他命取得成果,获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 瓦尔特·波特,他发展了物理学上的重合方法,发现了电子在光子放射时获得冲量的方法,和宇宙射线中粒子运动以及核反应时核运动的数据,从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汉斯·丹尼尔·杰生,因对原子核核层结构的研究而荣获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乔治·维蒂希,因对自然材料再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获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
海德堡大学允许学生自由选课,你可以到其他系去听自己感兴趣的课。如果你对教师讲的课不满意,可以中途离开,教师也不介意。只要有5个学生听讲,教师就可以照常开课了。
但对于学生的要求,海德堡大学却丝毫不放松,学生只有通过规定学科的考试,才能有资格参加国家考试,才能取得学位。但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和考试准备,教师不加干涉。
在海德堡大学,还有一个传统风气,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平等,教授邀请学生喝咖啡、参加周末聚餐会,是比较平常的。每当某位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被其他学校聘为教授时,他的学生们就会用手举火炬这一传统方式来向他表示祝贺。
就是在这一宽松而严谨的学术氛围里,海德堡大学依靠着灵山秀水,吸引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造就了许多德意志的骄傲。这其中包括哲学家黑格尔、科学家本生、音乐家舒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及当今德国总理科尔,都曾在海德堡大学执教或求学过。
海德堡大学法律学院乃是全德国最古老的法律学院,为海德堡大学在1386年创校三大学院之一。
600多年来有许多当代知名的法学家驻足于此,从事研究与教学。以有法学黄金年代美誉的19世纪和20世纪的学者为例,许多著名的教授都在海德堡担任教学与从事研究,也留下了他们在这个法律学院的光辉历史。而这样坚强的教授阵容,甚至造就了整个19世纪,法律学院学生常常超过整体大学学生半数的现象。如:
- 最早提倡民法典编撰的学者:尤斯图斯·蒂博(1772~1840年);
- 十九世纪中期最重要公法著作的作者:克鲁勃(1762~1837年);
- 最早编撰法国民法教科书的学者:扎恰利亚(1769~1843年);
- 德国第一次民法典草案的编撰者:温德沙伊德;
- 最具代表的法律学授课大师:凡格罗(1808~1870年);
- 以一般国家学(身份理论)闻名于世的学者:格奥尔格·耶利内克(1851~1911年);
- 魏玛宪法著名注释书作者:吉尔哈德·安舒茨(1867~1948年);
- 以价值相对主义闻名的法律哲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1878~1949年)。
这样的教学与研究质量始终未曾中断过,在20世纪公法如此蓬勃发展的年代,几个重要的行政法大师,如叶立尼克、F·佛兰尼与给付行政大师厄斯特·富斯多夫也都执教于此。尔后,卡尔·恩吉施、麦克斯·缪勒等法理论大师亦在此成就其巨著。
由于过去法学者的努力,也累积出海德堡大学法律学院在德国大学法律学院的声望与地位。至今,海德堡大学法律学院在德国法学界地位,从申请入学的学生比例可看出,其仍是全德国法律人最心仪的法律学院。在法律学教授的心目中,也是最希望自己子女就读的法律学院之一。
校园生活
海德堡大学以浪漫著称,是一座浪漫的学术之城。几百年来,海德堡大学逐渐成长,目前校舍星布全市各地。巴洛克风格的“海大老楼”建于1712年,由美国人民捐资兴建的“海大新楼”建于1931年,均位于老城。战后新建的校舍则大多分布在内卡河的右岸郊区。
海德堡大学同许多中国的大学都有校际交流,例如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
2004年8月4日,清华科技园——海德堡科技园签约合作仪式在创新大厦举行。双方将在信息交流、人员互访、园区企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在海德堡大学,隶属于东方学和古代文化研究学院的汉学系,是一个年轻的系科。它的古代汉学专业建立于1962年秋冬学期。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首位主任教授为鲍吾
刚博士,为他赢得广泛声誉的著作《中国人的幸福观》,已经在若干年前被译成中文出版。1993年,第三位主任教授瓦格纳博士荣获德国科学协会颁发的莱布尼茨奖金,是获得这项德国最高学术奖的第一位汉学家,也为海德堡大学汉学赢得了荣誉和财源。
1994年,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又设置了一个关于社会和经济史方面的非主任教授职位。至此,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已经成为德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设有3个教授职位的汉学系之一。建系34年来,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培养了20多名博士和百余名硕士。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目前设有两个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业:古代汉学专业和现代汉学专业。此外,担任教学工作的还有近20位教师。目前的注册学生人数在150名左右。
汉学系有一个常设客座教授席位。迄今为止,已经有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们应邀进行过为期1~2个学期的客座讲学,其中包括吴小如、刘桂生、熊月之等多位中国教授。
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每年各派两位专业教学人员去海德堡大汉学系担任汉语教师,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则派出学生在两校学习汉语。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与清华大学社会人文科学学院之间则以如下方式进行交流:清华的学者去海德堡作访问讲学,而海德堡的汉学博士生则来清华进行学术研究。
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