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新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New Economy)

新经济(New Economy)

目录

关于新经济的定义

  2O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托福勒提出了第三次浪潮。随后于20世纪9O年代初期西方社会学界和未来学界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OECD1996年度科技发展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后,于1997年末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热潮。世界银行也钟情于知识经济,甚至要将世界银行变成“知识银行。也就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经济在2O世纪9O年代后期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学界又提出了新经济概念。“一时间,美国一些专栏作家和公司经济学家便宣称,美国已经进入了所谓新经济时代。”无论是知识经济,还是新经济,亦或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技术经济等种种概念,都产生于同一个来源,即美国经济。国内外各方面专家在描述美国经济的请多新现象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偏好,使用了不同分析方法,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因此,不同专家对新经济的定义,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具有非常不同的判断。

  在2000年6月于重庆市召开的“重庆·中国西部开发国际研讨会上,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克莱因教授指出,美国经济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传统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传统经济指制造业,知识经济指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产业,新经济指以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显然,按照克莱因的观点,知识经济与新经济不是同一概念,知识经济和新经济都只不过是一个经济体的一部分,尽管这部分对其他部分影响很大,且增长很快,但尚未达到代表一种经济形态的程度。

  美国经济分析局局长J·Stcven Landefild和Barbara M·Franmcnni在2000年5月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题目为《新经济的度量》,在回答什么是新经济时是这样表述的,许多人认为我们正处于由于最近2O年发生的多种结构变化而产生,并对当前经济业绩做出了贡献的新经济之中。目前的扩张是以史无前例的长时间、强劲的实际GDP人均GDP增长、最高的生产率、更高的效益、更高的投资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收入更加公平为特征的。他们认为,“全球化,在劳动力与管理实践方面不断增长的国际竞争,以及成本的下降,与这些变化相联系的效率方面的改善等构成了上述这些变化的支撑力量。但是,最重要的是,新经济是与过去进行了数十年,而在2O世纪9O年代中期才开始结出果实的技术刨新紧密相关的。”这些技术创新包括价格快速下降而功能急速提高的计算机,蜂窝电话,因特网,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金融市场的创新,新的支付方法,以及许许多多基于这些技术而降低价格改进质量和提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显然他们是基于大量的新的经济现象理解新经济。按照他们的思路,新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实体经济的变化,它不仅仅表现为社会产品结构,质量发生了变化,还表现为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分配方式,社会运转方式、社会生产过程和产业组织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新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我国学者对新经济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可称为OECD报告派。他们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是一种新的知识经济形态。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管理学者科技工作者和交叉科学学者。第二种观点可归纳为现象褫。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只不过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要称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还为时尚早。第三种观点可归纳为形态派。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周期已经消失,经济增长的障碍已经消除,经济运行机制和方式都已经改变,资本和物质产品已经不重要,知识资本已经代替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知本家代替了资本家

  事实上,2000年经济学界并没有在理论上解决新经济的定义问题,争论一直存在。而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新经济更感兴趣的都是青年人,尤其是科技界人士。美国总统克林顿于2000年4月5日主持召开了"白宫新经济会议",集中讨论了如何保持经济扩张势头,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生产率和经济周期的规则;如何把新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扩展到其他的人;什么事情将出错,如何避免等三个问题。但是,新经济是否真的像200多年前在英伦三岛发生的工业革命那样,将改写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并使人类从此转入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确实还值得进一步观察。“尽管当前对信息和通讯技术及其扩散为特征的新经济炒得热热闹闹,但旧经济运行机制依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各种资本的积累,包括物质,尤其是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开发,对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荷兰和爱尔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确实出现了在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提高,失业率不断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的良好业绩。据IMF在其2000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美国经济2000年增长速度将达到创纪录的5.2%(实际低于4%)。但是,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则没有获得美国等国家那样的理想业绩,虽然它们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但失业率也上升了,经济增长业绩远没有美国那样好。这反映出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展望未来,尽管多数学者对美国经济前景仍然乐观,但其增长势头已经出现减弱趋势,失业率也有上升的迹象,包括世界最著名的金融炒家索罗斯在内的一些专家在20世纪末都开始预言,2001年美国经济会“硬着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新年伊始已经宣布了较大幅度的降息措施,以刺激美国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滑坡,继续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折合年速度将仅为2.2%,而199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折合年速度为8.3%,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在急剧减速(见表1),这一趋势在第四季度并投有扭转,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到1.4%。这是许多人担心已久的事。为了扭转人们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美联储于2001年元月3日突然宣布1999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见表2),而且幅度达到O.5个百分点。这一措施虽然立即获得股市的正面反应,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天内上涨14.17%,紧接着2001年1月31日又继续降息0.5个百分点,但能否真正达到扭转经济增长下滑局势的目的仍有待观察,2001年第一季度继续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如果仅仅将新经济定义为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则美国的新经济将要结束了。

Image:美国经济增长情况.jpg

Image:1999年依赖美联储调整利率一览表.jpg

美国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来源

  事实上,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确实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最近1O年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以ICT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部门是主要增长来源之一。1990年~1999年,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人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729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4%,大大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占经济的比重由5.5%上升到8.2%1995年~1999年,美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8%,计算机,软件和电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87个百分点,约占23%。

  1990年~1995年计算机价格年均下降15%,而1995年~1998年计算机价格加速下降,达到年均28%。也就是说,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年的计算机价格仅为1990年的l6.56%。计算机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下降对美国的低通货膨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3中的数据表明,1996年以后,计算机和电讯产业价格下降致使美国的通货膨胀每年减少0.4个百分点以上。由于对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投资占美国的资本投资比重已经超过4O%,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价格的大幅度持续下降,使得美国的投资效益大大提高,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就业稳步增加。同时,作为投资品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价格高速下降.为这些技术和产品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是美国根生的技术,在计算机和通讯产品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美国既向全世界出口技术和服务,获得“技术租金,又出口产品获得利润。因此,在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美国基本上是通吃,除非其他国家缩短与美国的差距,蚕食掉美国的高技术国际市场,否则,尽管随着计算机和通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日益普及,市场逐步饱和,这些产业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美国经济增长也将会放慢,但由于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仍然很明显,其他国家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因此,其经济的高速增长速度不会急剧下降,将软着陆。也就是说,尽管美国经济在2000年末出现了增长率快速下滑,2001年有可能仍然达到3%左右的增长速度.高增长仍然可以持续一个时期,直到此次技术革命的扩散达到“均衡”。

Image:95-99年美国计算机和电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jpg

  据哈佛大学乔根森(Jorgenson)教授的计算,1973年~1975年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仅仅增长了0.34%,而1995年~1998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0.99%。资本深化和计算机价格下降使平均劳动生产率(ALP)年均额外增长0.49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使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额外增长O.63个百分点。说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及其导致的价格下降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导致的价格下降。

  按照乔根森(Jorgenson)教授的观点,计算机功能的急剧提高,价格迅速下降和快速普及,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计算机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效率的改善,同样的投入获得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这提高了计算机产业的生产率和总量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使得计算机产业层次和总量层次的劳动生产率均提高了。第二,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导致了应用计算机的产业投入上升。由于生产过程中应用了更多功能更强的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投资增加了劳动生产率。如果将计算机的应用对产出的贡献计入资本深化的影响,总量全要素生产率不受影响,因此,快速的计算机能力的增长,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深入影响总量产出。计算机生产技术的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总量上都有贡献。但是,计算机能力在应用计算机的产业内的积累对其他投入(主要是对劳动力和中间消耗)有所替代,虽然导致了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并不能导致全要索生产率上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贡献。如果没有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产业化,也就没有2O世纪9O年代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就没有新经济。在乔根森教授对计算机与通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算中,他没有考虑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因此,他认为,这肯定低估了ICT产业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快速扩张,失业率不断下降。1992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5%,到1999年降低到了4.2%,2000年预测为4.1%。国失业率降低到了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但是,由于就业变得容易,美国劳力素质提高的速度放慢,使得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对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20世纪90年代初减少了0.12个百分点。

新经济与经济政策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刨始人罗默教授认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灵括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三是企业活跃的技术创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格林斯潘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业绩的贡献是巨大的,也都认为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确实对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宏观政策角度看,美国在2O世纪9O年代主要是用以利率政策为代表的金融政策调节经济增长,财政方面则利用经济高速增长的好形势,实行了削减赤字的政策。这可以说在财政政策方面是抑制经济增长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民间大量的风险投资和蓬勃发展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进步。在微观政策方面,美国主要是鼓励竞争和新技术商业化。可以说美国对于微观企业几乎投有具体的经济政策,而主要是通过为企业色q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刺激企业的创新。与美国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则没有那么乐观。在欧洲,虽然各国政府一再采取多方面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但除了几个小国之外,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大国经济增长并不如人意。法国、德国和英国经济只是到1999年才走出困境,但2001年也将会放慢。尤其是日本,自从1991年经济泡沫破灭以后,只是在1995年发生舨神大地震以后出现过短暂的r陕速增长,其他时间都是接近于零增长。2000年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但基础仍然相当脆弱。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看,日本的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已经没有多大余地。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危险的地步。金融政策方面,由于过去几十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长期采取产业政策金融体制存在着较强的政府干预金融系统对直接投资活动参与深度过大,积累了一系列重大问题,直至发生了金融危机,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存款利率长期接近于零;民间风险投资不活跃,缺乏美国式的灵括投融资机制。因此,总体上已经失去了通过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与环境自从1991年以来,日本一直在扩大内需,但由于政策手段有限,而且有时政策具有矛盾性,如1996年以后的增加税收政策与扩大内需是矛盾的,故其内需一直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面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净出口

  在微观层次上,日本政府早已经放弃了2O世纪8O年代以前的产业技术政策,实行了更加“自由化的战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及其产业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的新经济方面,日本的国际竞争力显然大大落后于美国。正如日本信息产业内人士所称的那样,日本企业仍然沉浸于在制造业内精益求精,在网络经济方面被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而盲,日本并没有落后。例如,仅日立一家企业生产的手机核心部件就占世界市场的70%,但是,在网络技术方面,日本却几乎没有优势,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无法和美国相比。可以说,在网络技术方面,日本企业的创新能力远远没有达到硬件方面创新的水平。究其原因,也并非日本微观经济政策存在太大问题,事实上,日本一直在加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但由于金融环境和其他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与美国存在差距,追赶美国需要一些时日。

  实际上,美国的新经济并非只是2O世纪90年代政策的结果,而是长期基于基础研究的技术创新积累的结果。自5O年代以来,日本的发展速度就大大高于美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和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在许多领域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超过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繁荣,可以说是“千年等一回。但是,靠经济政策不可能长期维持新经济带来的繁荣,新经济将会依据其自身的规律,也将会像传统经济一样走向过剩。事实上,美国经济增长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减速,正是信息通讯产业及网络经济在美国开始走向过剩的开始。这种过剩有可能从2001年开始向其他国家扩散那些关于美国经济已经消灭了周期波动,可以一直高速增长下去的神话被打破了。

  当然,由于20世纪9O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以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与价格下降的基础之上,今后一个时期内,ICT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有巨大增长的潜力,仍将继续高速发展,过剩仍然只是相对的。由于美国的纳斯达克股指已经大幅度缩水,泡沫已经逐步消除不存在像日本1991年发生房地产业泡沫破灭那样的后果,因此,即使美国经济总量增长可能放慢,但在ICT产业领域的世界霸主地位在短时期内不可能被其他国家取代,其新经济部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然十分宽广。与此同时,其他发达国家也将在新经济领域努力追赶美国,全球新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