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南京大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Nan 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Nan 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网站网址:http://www.nju.edu.cn/ (中英文)

目录

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Nan 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今天的南京大学包括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风景优美,建筑规模宏大,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一流大学。现任校长为地球化学家陈骏教授。5月20日为校庆日。

  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就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京大学校友。

建于1919年的北大楼
放大
建于1919年的北大楼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南京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拥有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其中9个为学校自主设 置),专业硕士学位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博士点147个(其中9个为学校自主设 置),博士后流动站18个,国家重点学科2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在全校2000名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6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626人。

  依托多科学的综合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统计,1992年以来,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10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40余项。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从1994年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

  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学生431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508名。在国内,南大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就有“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两次获得冠军。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年,南京大学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南京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429余万册,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建有各类研究所128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89个,并拥有现代分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大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南京大学是我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1979年以来,南大已与近30个国家的1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主办国际会议120余次,2500余人次的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进修,聘请外国专家学者1800多人次来校讲学与合作,6000多名海外留学生先后在南大进修学习。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南京大学为直接借鉴国外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日本邮政省共建了中国唯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等,其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经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称赞,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南大视察,并挥毫写下了“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的题词。1994年,南京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7月和2006年10月,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签订协议,在“985”工程一期、二期中连续共同注资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支持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2002年5月,南京大学以“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为主题,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追问大师”等一系列旨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纪念活动,授予冯元桢等7位校友“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5000余名校友及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的数千海内外来宾抵宁参加校庆活动,各界校友和贤达为校庆认捐总额超过1.39亿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新的世纪,南京大学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京大学现状

  南京大学现为中国国家教育部直属大学,属于公立(国立)大学,实行省部共建。南京大学的主要经费来自中国中央财政以及江苏省财政。此外,学费收入、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收入、社会捐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不同于1949年前的是,学校现在设有占据行政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现任党委书记是洪银兴。现任校长为陈骏。

  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主要面向中国,每年招收约3000人,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分配名额,其中来自江苏的生源约占40%。录取标准主要是高考分数,基础学科强化部和学校自主招生的部分除外。学生需要交纳学费,目前每学年的收费标准大致相当于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近2倍,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50%多,江苏省城乡总体人均年收入的60%。此外也招收外国留学生。

  学校设有学生的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另外还设有医院等服务机构。一般学生都为住校生,4~8人一个房间,学生需要交纳住宿费,年住宿费大致相当于南京市人均年收入的10%。另外也设有专供留学生使用的宿舍,收费标准不同。

  根据南京大学官方2004/2005学年初统计公报,全校本学年招收本科生3073人,在校本科生合计12404人;本学年招收研究生 3221人,其中国家任务研究生2333人(含博士生700人,硕士生1633人)。前述数字含外国留学生,在校留学生合计646人(包括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留学生50人),其中博士生54人,硕士生72人,本科生208人;本学年招收各类留学生359人。全校拥有专任教师1905人,科研机构人员533 人。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424万册。

南京大学校训

  校训: 诚 朴 雄 伟,励 学 敦 行

  • 诚:校歌开首:「大哉一诚天下动」(江谦 词);诚心向学,诚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贵持有恒德」(陈裕光 语);「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罗家伦 语)。
  • 朴:朴茂,朴真,朴实,朴厚。「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刘伯明 语);「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罗家伦 语)。
  • 雄:含体魄和精神两方面,雄浑之体,王者之气。「大雄无畏...善养吾浩然之气」;如「大江之雄毅」(郭秉文 语);「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陶行知 语)。
  • 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 语);「总要集中精力,放开眼光,努力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或是完成几件伟大的作品...凡是总须从伟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罗家伦 语)。
  • 励学,勉励勤学;敦行,敦促实行。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
  • 吾愿无穷兮 如日方暾

南京大学传统校风

  • 尊重传统,发扬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崇儒尊孔,校歌中有「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的认同。古代南京大学,称为「天下文枢」,师生儒风,崇文向学,内圣外王,心怀天下,这也是国学儒家学人的基本价值观。进入现代南京高师时期之后,这种儒风依旧延展,此中的责任和建设精神,造就其为社会中坚和中流砥柱。如高明在「国立中央大学的传统精神」一文中谈到:“我入学已在东南大学的时代,记得那时有许多学者故意丑诋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说得一文不值...;唯有我们东南大学的师生屹然不摇,我们很理智地衡量...我们也办了一个杂志,叫做《学衡》,唤醒学术界的理性,...我们的教授柳翼谋先生特写了一部《中国文化史》三巨册,对学生讲授,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
  • 「秉持士林气节,保持朴茂学风」,「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耻于奔竞而重学乐教。养成「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静,大江之雄毅」般国士风范,「国学堂堂,多士跄跄」。
  • 坚守独立的品格,「渊默深稳,不激不随」。比如郭秉文提出自动主义,倡导师生养成独立人格和自治素养,同时主张学术独立,「学者治校,学者不参与政党、政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历史上曾屡受政治势力渗透及战乱影响,致其迭经沉浮深受其害,「干戈永戢,弦诵斯崇」。
  • 崇尚学术,推崇学者精神,「器识为先,真理是尚」。崇尚学术的同时,亦关心社会事功,刘伯明曾说「夫学者研究学问与参与社会事业,二者性质不同,固当有别。顾若以为其间有截然之界线,则为妄见。... 吾人治学,宜有社会的动机也」,郭秉文尝言:“不发扬民族精神,无以救亡图存;非振兴科学,不足以安邦立国”,南高、东大时期设立农科、工科、商科,都可见对社会事业的关注,此种特色,工科主任茅以升曾评论:「东大寓文理、农、工、商、教育于一体,此种组合为国内所仅见,意义深远。」
  • 尊师、爱生、重道。师为饱学而尽职之师,生为好习而勤业之生,否则或如史上曾有记录的教师被轰下讲台、学生被除名的结局。「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
  • 具有创造精神。教务主任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传古开新,所以这里翻开了许多开创性的篇章,如最早在中国倡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最早在中国大学中开展博士学位教育,倡导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教师节,在中国首开暑期学校,招收了中国第一位盲人大学生。
  • 具有革命精神、先锋思想,坚韧,执着。
  • 具有科学传统,注重实证、实验。
  • 具有民主、雍和、包容、融会的传统。注重科学与人文的平衡、融通和各种学科、文化的交融,调和中洋,泱泱校风,有教无类。
  • 立足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在学,为人;凡学,为人。必使人性中所具之本能,得有发展之机会」,「学谋生,不过发展之一部分,以一部分而概全体,非人的教育也」,「一切教育应从人性之全部着想」。
  • 坚持人生理想与社会责任,自由与责任相融。「盖所谓自由之心,实古今新理发现必要之条件也」,而「惟负责而后有真正的自由,惟自由而后可为真正之负责」。
西大楼
放大
西大楼

南京大学校园环境

  南京大学校本部鼓楼校区坐落于南京市中心区域,与南京市中心鼓楼区鼓楼广场相邻,汉口路将本部金陵园划为南园、北园,南园是学生宿舍生活区,北园是教学科研区。另有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浦口校区。两校区之间以长江相隔,相距18公里,本部鼓楼校区在江南,面积近800亩,浦口校区在江北,面积2800亩。

南京大学校园生活

  学生赛事多,演出多,活动丰富,如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中文戏剧节,外语戏剧节,交响乐会,民乐会,十大歌星赛,辩论赛,绘画展,摄影展之类。

南京大学学科院系

  南京大学历史上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文理学院、商学院和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医学院,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生物系、地学系、气象系、心理学系、西洋文学系、建筑系、航空系、体育科、艺术科以及工商管理、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科系。其它许多学科,如文、史、哲、戏剧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南京大学院系设置

  •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
  •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国际商务系。
  • 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天文学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化工系、高分子材料系。
  •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系。
  • 地学院:地球科学系、城市与资源学系、大气科学系。
  •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
  • 技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信息管理学系。
  • 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电子商务系。
  • 法学院: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系。
  •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广告学系。
  • 医学院。附属临床医院有鼓楼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原中央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诸院。
  • 工程管理学院 软件学院
  • 教育学系 基础学科教育学院 基础学科教育强化部 海外教育学院
  • 体育科学研究所 美术研究院 建筑研究所
  • 其它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如非洲研究、犹太研究、国际关系、人类学、农业科技、空间科技。

南京大学学校历史

  历史概览

  南京大学追溯前身古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1,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迭经变革,先后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合并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为新的综合大学5。

  历史纪事

  古代南京大学,始自吴永安元年(西历258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学,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至明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学府;金陵非京都时代由中央太学改作南京府学,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江宁府学停办,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与东南名儒张謇、缪筱珊等人筹划新学,倡议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呈请开办师范学堂;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拟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聘缪荃孙为首任总稽查,经年余筹备6,1904年11月三江师范学堂开学,设理化科、历史舆地科、农学博物科。学堂效法东洋,最初聘请了70位中国教习(实际任教者26人)和11位日本教习7。

  1906年5月,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本科,专办优级师范,增设公共科(即通识科)、分类科(即专业科)。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至1911年初,学堂有中国教习23人(另有翻译11人,编译1人)、日本教习8人,西洋教习3人。因辛亥革命,1911年底两江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1914年7月15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勘察两江师范学堂校舍,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南高师或南京高师),郭秉文受聘为教务长,在美国延揽师资,1915年9 月10日,南高师开学,首届学生110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章程规定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目的,其办学实则突破一般师范的制限。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以及仅招收了一届学生的国文专修科,以后陆续成立了数个专修科,1919年,国文部改为国文史地部,理化部改为数学理化部。到1920年,学校设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教育专修科、英文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商业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学生357人。其中,1915年设立的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1917年设立的商科,1921年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1923年校长郭秉文、商学院教务主任马寅初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

  1918年3月,江谦病退,郭秉文任代理校长,9月,郭秉文正式出任校长。1920年高师改大,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获得一致赞成,随后成立筹备委员会,经郭秉文奔走,9月25日,包括郭秉文在内的十位发起人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12月7日北洋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南高筹建大学的议案,并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2月16日成立筹备处,1921年6月6日,中国国立大学第一个董事会成立,并通过《东南大学组织大纲》,9月正式开学。郭秉文任校长,刘伯明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校长),陶行知任教务主任。东大成立时,以南高的四个专修科改归东大,设教育科、农科、工科、商科,南高各本科(即文理科诸系)仍由南高办理,南高自1921年起不再招生,俟其学生全部毕业后即并入东大。南高、东大实为一校,经郭秉文提议,南高评议会和东大教授会联席会议通过,1923年6月,南高正式并入东大。此时全校设文理、农、工、商、教育五科,共三十系,为全国学科最为齐备的综合大学。

  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京高师,校长郭秉文广揽英才,科学社的主要成员多在南高、东大任教,其中许多是中国第一代留学西方归来的科学博士,他们多是将各自领域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引入中国的先驱,因而南京高师被称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4。所培育的毕业生,也为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单在1920年考入或者毕业于该校的学生中,就有5人当选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5/81。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自然》和《科学》等一流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顶尖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

  1919年5月,在经过长期的争论之后,南京高师实施陶行知的「教学法」提案,以「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授法」。1919年12月27日,校务会议通过陶行知提议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1920年正式录取了八名女生,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1919年,陶行知「改良课程案」获教务会议通过,学校自1920年9月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开设必修及选修课,规定学生修毕一定学分方可毕业。陶行知的这些改革以后被教育界承认,逐步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在陶行知推行教育改革的同时,郭秉文倡行办学独立、学术自由、学者治校,刘伯明倡导自由教育、学者精神、纯粹学风。南高与东大注重实验和研究,采用教学和研究结合,设各种研究会,各科系每一学期均有研究项目,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全国最早期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1920年代初发展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3。

  1921年10月,以刘伯明为领袖,柳诒征、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成立学衡社,1922年1月创办《学衡》月刊,展开现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的摇篮。其间作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如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实用主义哲学的鼻祖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泰斗克伯屈(W. H. Kilpatrick),科学教育方法的重要奠基人推士(E. L. Thorndike),英国逻辑实证大师罗素,德国新动力论倡导者杜里舒(Hans Driesch),印度诗人泰戈尔。

  1924年8月,因经费紧张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1925年1月,校长郭秉文被免职,由此引发了长达三年的东大易长风潮,对中国教育界而言,这标志着自由时代的结束,学校由此陷入低谷8。1927年6月实行大学区制,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易名江苏大学,遭师生反对并要求更名「南京大学”后于1928年5月定名「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此时设文、理、工、农、医、法、商、教育八个学院。1929年8月大学区制废止,1932年9月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自1927年起,张乃燕任校长,1930年,因办学经费问题,引起中大易长风波,1932年,罗家伦出任校长,学校逐渐恢复元气。

  1927年9月,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初期活跃的代表人物有郑集、李秀峰、赵宗燠、杜长明、杨浪明、谢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笙、李达、李锐夫、吴学周、查谦、沙玉清、沈其益、陈宗器等人。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组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著名科学家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严济慈、干铎、李士豪、丁西林、谢立惠等是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37年7月抗战爆发,8月教授会通过迁校重庆的方案,10月上旬教职工开始经长江水路迁徙,由于校长罗家伦未雨绸缪,加之师生协作和同胞协助,11月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重庆,学校顺利西迁入川9,校址设在重庆沙扇区沙坪坝松林坡,医学院和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另设于成都华西坝。抗战期间,物资缺乏,物质生活艰苦,在陪都重庆,自1937年底起遭受日军飞机持续五年的疲劳轰炸,不过这并没有能够阻止学校的成长。1939年,校本部不敷使用,建供一年级新生所用柏溪分校。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着手筹备学校复员东还工作,师生分八批抵达南京,1946年11月1日在宁开学。时全校设文、理、工、农、医、法、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简称南大),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径称「南京大学」。校长周鸿经去职,梁希、潘菽先后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10;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原美国基督教会私立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自四牌楼旧址迁至金陵鼓楼岗校址。

  1956年12月,潘菽率心理系师生迁到北京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次年郭影秋接任校长,1963年匡亚明任校长。1966年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

  1978年5月,匡亚明复任校长,1984年8月,曲钦岳任校长。1978年以来,重建、新建多个系科,逐步恢复为融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大学。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南京大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2.65.3.* 在 2008年11月16日 22:14 发表

南京大学是一所很有修养的大学。

本人在东软南京实习时,有幸徜徉于南京大学校园,感受深刻。

回复评论
103.73.68.* 在 2017年12月25日 22:26 发表

11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