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消费者剩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也称消费者盈余

目录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 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

  消费者剩余

  由上图可见: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消费者剩余的基本内涵

  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 然而,“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决定的,而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低于它之前的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事实上每一个处于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于位于它前面的商品的效用,或者说前面的每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们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就可以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效用剩余。

  如果以货币为效用衡量尺度来说明一个人对水的消费,比如说水的价格是每加仑1美元(在供给等于需求的前提下,最后一单位水,第8加仑水的效用决定水的价格)就可以得到水的需求曲线。

  因为第一加仑的水非常有用,能够消除极度的饥渴,消费者愿意为它支付9美元(即消费者价格是9美元)。但是这一加仑水的真实代价只不过是水的市场价格1美元,于是,消费者就从中得到了相当于8美元(9美元-1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假如第2加仑的水对消费者来说值8美元,但水的成本依然为1美元,于是消 费者又从第2加仑的水的购买中获得了相当于7美元(8美元-1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如此推论下去,直到第9加仑的水,它对消费者来说只值50美分,从而消费者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为负,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是不会购买这一加仑的水的,而在第8加仑水上,消费者达到了均衡(消费者购买了全部 “消费者剩余”)。

  从消费者对水的购买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消费者为购买8加仑的水只支付了8美元,但消费者从8加仑水的购买中却得到了价值44美元(9美元+8美元+ 7美元+6美元+5美元+4美元+3美元+2美元)的总效用。这样,消费者也就得到了超过其支付额36美元的“消费者剩余”。由于在购买行为中,消费者总是按照最后一单位的价格支付全部单位的价格,因此他们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然而,“消费者剩余”作为一种额外的效用,仅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如上分析,这并非消费者真的得到了36美元的现钞,而是得到了价值36美元的福利感或满足感。然而正是这种满足感或福利感,对消费者来说,如同亚当斯密所说的 “看不见的手一样”,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影响着市场上的需求

  事实上,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在现实的买卖行为中都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由收入和偏好决定的消费者价格,另一种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前者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后者则遵循着供求规律;前者之和体现了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之和的总量(对同一物品的购买),后者则体现了消费为获得一定的效用总量 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量。消费者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就是体现消费者满足感或福利感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当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心里会很舒服,有一种划算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占了便宜的窃喜。当这种便宜感很大、很强烈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完全可能再继续下去,直至购买到这种 “便宜感”减弱、消失为止。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对价格变得便宜的商品自然多买的原因所在。反之,当一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结果使其大呼上当或感到吃亏时, 那一定是失去了“消费者剩余”,从而失去了一种满足感或福利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切切实实地失去了可以计算的有形的货币收人。当我们明白了消费者价格 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虚假广告和不法商家雇佣“托”来害人的“原理”——通过夸大商品的效用或人为制造紧缺感,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增加购买者的“消费剩余感”,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垄断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即无谓损失)。哈伯格对垄断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进行了测度,提出了“哈伯格三角形”。塔洛克认为“哈伯格三角”没有全部包括垄断引起的福利损失,并提出了“塔洛克方块”。波斯纳对“塔洛克方块”进行了数学化处理和进行实证检验。

  2.政府规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政府规制一般都有着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是因为每一项规制措施出台的背后都有多种力量的博弈,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偏离这一目标。奥尔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团规模”理论。他认为,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监管从设计到实施都首先从被监管对象的利益出发,并非从公共利益出发。斯蒂格勒提出“监管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监管制度同样由需求和供给来决定,政府对产业的监管调控进程往往被少数存在利益相关性的厂商所左右。佩兹曼认为,产业部门比消费者更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决策。小的利益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它们能比大集团表现出就某项规制政策的更强烈的偏好。由此,规制将倾向于保护小的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大团体的利益为代价。

  3.寻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冯分析了“对人为剩余的寻求”,这种剩余包括两个部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ParentePrescott研究发现,如果要素提供者共谋成为下游厂商的垄断供给者,使得均衡产出是应用较落后的技术来实现较低的效率,将使得穷国相对更穷,而消除垄断权力会使得相关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倍以上。

  4.税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不合理的税制会减少消费者剩余。超额负担问题是西方财政理论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论述。20世纪初,西方财税理论界开始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来分析超额负担问题,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马歇尔式超额负担理论。其核心是以消费者剩余理论为基础,说明课税扭曲了被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消费选择,并由此造成超额负担。哈伯格在《公司所得税的归宿》中提出了“三角形”超额负担理论,并进行数理推导,得出了在线性需求曲线条件下测定超额负担的计算公式。

  5.国际贸易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一个国家不一定能真正从贸易中受益。如果消费者从国外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国内生产者所遭受的损失,即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国内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那么进行国际贸易就是有利的。进口税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损益都有影响。 BranderSpencer开创了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研究。他们假设生产完全替代品的一个本国企业与一个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古诺式竞争,则关税一般会提高本国福利。

理解消费者剩余应注意的问题

  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4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消费者剩余"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8.170.126.* 在 2010年12月5日 20:40 发表

不錯

回复评论
88.186.253.* 在 2010年12月16日 16:44 发表

恩 看中文的理解起来方便多了再做英语的题目比较好懂了,非常感谢

回复评论
125.37.100.* 在 2011年1月1日 11:44 发表

很好理解

回复评论
221.236.36.* 在 2011年1月17日 16:44 发表

有帮助,谢谢!

回复评论
58.254.135.* 在 2011年1月22日 13:14 发表

通过文章,消费者市场和销售市场已经是相对立的了,一个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如何为自己做主。

回复评论
1.170.133.* 在 2011年2月14日 16:54 发表

上學期學的沒那麼精 今天總算讓我全盤了解了 不過如果能把CS跟PS擺在一起 然後舉一些數學計算題會更好理解

回复评论
131.170.90.* 在 2011年4月7日 16:25 发表

非常有用!

看英文资料太吃力,看完中文的再看英文,理解力就好了很多!

回复评论
116.225.229.* 在 2011年4月11日 16:32 发表

很好呢……

回复评论
86.181.34.* 在 2011年4月16日 05:47 发表

很好的讲解,很有用

回复评论
118.75.53.* 在 2011年4月28日 17:38 发表

很详细,例子很好理解,谢谢!

回复评论
王羽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14日 19:08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124.72.76.* 在 2011年8月4日 15:43 发表

算清晰~谢谢

回复评论
218.75.77.* 在 2011年8月11日 15:29 发表

看完这个,再看CFA,还不如这个讲的到位跟具体

回复评论
61.159.247.* 在 2011年8月20日 12:35 发表

马歇尔: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与纽约大学没有关系!

回复评论
218.200.243.* 在 2011年8月20日 14:36 发表

thanks

回复评论
123.150.182.* 在 2011年11月10日 09:59 发表

好哇,让我获益匪浅呀

回复评论
14.201.81.* 在 2012年6月1日 02:04 发表

第九加仑应该是一美元吧,应该是第九加仑再达到均衡吧~

回复评论
59.53.183.* 在 2012年6月20日 11:05 发表

那么可不可请问一下当生产不足时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啊?生产不足时的价格怎么定啊?然后生产不足时消费者所支付的钱和生产者所得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啊?谢谢啊!!!

回复评论
文人墨客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22 发表

如何收藏?我找不到收藏的按钮。。。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33 发表

文人墨客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22 发表

如何收藏?我找不到收藏的按钮。。。

收藏在条目名上方的标签栏里面~

回复评论
文人墨客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7日 09:10 发表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28日 17:33 发表

收藏在条目名上方的标签栏里面~

找到了,谢谢

回复评论
145.107.16.* 在 2012年12月30日 02:41 发表

真的非常感谢!这个网页帮助极大极大!:)

回复评论
96.50.64.* 在 2013年2月1日 05:53 发表

那么market surplus呢?

回复评论
HEHE林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1日 10:52 发表

96.50.64.* 在 2013年2月1日 05:53 发表

那么market surplus呢?

可参考条目市场剩余,希望对您有帮助!~

回复评论
智库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0月17日 17:09 发表

59.53.183.* 在 2012年6月20日 11:05 发表

那么可不可请问一下当生产不足时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啊?生产不足时的价格怎么定啊?然后生产不足时消费者所支付的钱和生产者所得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啊?谢谢啊!!!

如因为成本提高导致生产不足时,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价格会提高,这时的消费者剩余会减少,如继续以文中的例子,第一加仑的水花9美元购买,水的实际价值是2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7美元,相比之前的价值为1美元,消费者剩余是降低的。

回复评论
180.174.27.* 在 2013年11月9日 00:03 发表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应该再加上价格预期.等于一个合格消费者.

回复评论
180.174.27.* 在 2013年11月9日 00:07 发表

一个合格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预期

回复评论
131.246.33.* 在 2014年1月14日 04:27 发表

看德语太痛苦了,好网站啊

回复评论
110.168.231.* 在 2014年8月25日 16:14 发表

太感谢了!讲解的很清楚!!

回复评论
101.229.225.* 在 2014年9月14日 13:54 发表

有例子讲解,容易理解多了

回复评论
42.71.75.* 在 2014年10月26日 13:26 发表

讚!!

回复评论
140.207.196.* 在 2015年4月28日 10:14 发表

回复评论
Yi-Cheng Chou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7月12日 19:56 发表

您好,水的市場均衡價格是每加侖2美元,而非文中之每加侖1美元吧??謝謝唷^^

回复评论
117.136.36.* 在 2015年10月6日 15:59 发表

看范里安的书关于消费剩余的看的头都大了,一看这个豁然开朗

回复评论
112.17.240.* 在 2017年5月21日 22:58 发表

那作为消费者 我们该怎样做

回复评论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19:56 发表

智库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0月17日 17:09 发表

如因为成本提高导致生产不足时,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价格会提高,这时的消费者剩余会减少,如继续以文中的例子,第一加仑的水花9美元购买,水的实际价值是2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7美元,相比之前的价值为1美元,消费者剩余是降低的。

成本提高的话实际价格也会提高,那消费者剩余不变还是会怎么样

回复评论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20:12 发表

220.119.216.* 在 2018年4月5日 19:56 发表

成本提高的话实际价格也会提高,那消费者剩余不变还是会怎么样

不好意思理解错了

回复评论
101.206.168.* 在 2018年6月25日 11:17 发表

为什么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围成的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 最重要的这一点没有进行解释。

回复评论
31.205.9.* 在 2019年2月8日 04:08 发表

101.206.168.* 在 2018年6月25日 11:17 发表

为什么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围成的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 最重要的这一点没有进行解释。

可以有点像微积分那种感觉 把三角形分成无数个小四方形 然后每个都是底乘高 近似于那种每个单位商品的消费者剩余 然后底无限小 这样的小长方形加起来就是整个三角形面积。。 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吧。。

回复评论
M id f492b737a7161bfb636abb67b7c88a2c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3月22日 18:30 发表

我们既是商家也是客户,我们有人愿意买高价位商品,我们也有人愿意买低价位商品(服务业也是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需求,而商家有更多的利润才能make better product/ service, So, 我的观点是,消费者剩余并不是越大越好的,需要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回复评论
M id 545170a7435efe3f0cb3d496b5c86f45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1月29日 14:29 发表

通俗易懂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