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421家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421家庭

  421家庭是指家庭中包括夫妻双方父母四位老人、夫妻二人、未成家的孩子一人。此种家庭上有老下有小,“421”家庭大多是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负担很重。如果不进行长远的理财规划,很可能会使家庭陷入“金融危机”。

421家庭存在问题[1]

  (一)空巢家庭出现。

  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千百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普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421”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也已达到37%,而且,空巢化还在持续。

  (二)服务设施不足。

  “机构养老”难当重任按中国的传统,对老人的照料义务,更多是由家庭承担,但“421家庭”时代的到来,使我国传统的靠血亲养老护老的功能逐步弱化,不得不借助于社会养老机构。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养老起步较晚,目前还难以担当重任。一是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不足,难以满足需要照顾的老年人需求。二是护理人员紧缺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和服务水平。

  (三)“未富先老”。

  社会缺乏充分准备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和从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质量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虽然很多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他们当时的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是富裕的社会和成熟的福利国家,不仅国富而且民富,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老龄化社会。比如,他们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并开始推行从出生补贴到丧葬费的一揽子福利计划,在这种国家保障的模式下,政府承担了公民各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救济、失业)的资金来源与待遇支付职能。而我国在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才过1000美元,不足发达国家的20%,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没有能力提供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及医疗和健康资源做后盾。

  (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化高峰的至少前20年至30年,必须建立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进行足够的基金储备,以应付人口老化的高峰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据测算,目前我国距人口老龄化高峰恰好有20年至30年时间。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养老金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不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双轨制”并行;更严重的是,目前还有许多人仍被排斥在正式的基本养老制度之外。而且在“现收现支”的养老体制下,社保基金亏空严重。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保缺口还会越来越大

421家庭的对策[1]

 (一)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政社分开

  社区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政府作为社会福利的推动者、监管者,在社区养老的建设问题上,其功能和角色应做出调整和改变,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直接管理提供服务的组织。。政府下放的权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 资金权的下放。政府要把社区养老服务所划拨的资金直接交给社区自己管理,政府只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 管理权的下放。社区要积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负责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事务,自主开展各种活动,调动社区中财力、物力、人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而非单纯地完成政府指派的任务。

  (二)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421家庭”格局的逐渐形成,家庭赡养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越来越依托社区服务,逐渐向社区养老模式过渡。但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需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

  (1)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硬件建设。

  通过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社区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如建立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露天健身中心等,以满足老人医疗、保健、娱乐、交流、生活照料等各方面的需求。

  (2)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软件建设。

  (1)根据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生活照料服务。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其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未来社区老年照料服务应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

  (2)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老年医疗方面,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站,使老人在社区内就近接受医疗服务。如,举办“家庭病床”和“社区病床”,一方面方便老人就诊,另一方面降低医疗费用

  (3)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目前“空巢化”现象日益普遍,老人们更渴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中心,增加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而不会感觉被社会抛弃。

  (三)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对社区的养老服务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社区关系的密切性和社区养老服务对满足自身需求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了解和认识、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发展社区养老至关重要。

  (1)向居家老人进行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乐于接受社区养老服务。

  (2)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社区养老的重要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不仅仅服务于现在的老年人群,更是为每个公民的将来所做的必要打算。通过大力宣传,将社区养老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整个社会的力量。

  (3)当然,观念的改变,还涉及政府诸多部门:土地、规划、安全、卫生等等,不光是民政一个部门的事。要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各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本身是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一种为老服务,但如果仅依靠政府,不但不能照顾到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而且由于政府投资不足、政府失灵等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服务的质量不高,效率也很低。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不同主体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使其从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1)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降低门槛、简化程序,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扶植一批公益慈善、居家养老、福利服务、医疗卫生、科教文体等社会组织。

  (2)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包括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情绪疏导乃至社会交往等长期、连续、差异化的看顾服务,使老年人过一种自尊、自主、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这些差异化细分服务如果由政府直接提供,不但条件不允许,从操作上来说也不现实。

  (3)大力开展社会组织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单位,成立老年文体协会,发展各种兴趣小组,如书法兴趣小组、垂钓兴趣小组等等,培养老年人生活兴趣。同时调动高等学校、民办学校、社区以及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等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鼓励老年人走出来,丰富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1.0 1.1 秦丛丛.社区养老——破解 “421 家庭” 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D].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421家庭"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