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异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金融异象一般是指金融市场中资产的实际收益偏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的现象。从现有的文献看,金融异象的发现相对集中地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看,金融异象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上:一是在证券市场总体层面上的异象,如股票溢价之谜和股价过度波动之谜等;二是在上市公司个体层面上有代表性的异象,如规模优先效应、长期逆转现象、规模———价格比的预测能力、动量交易现象、盈利公告效应、红利之谜、股票回购现象和封闭式基金之谜等;三是在投资者行为层面上的几种异象,如投资分散化不足、过度交易和卖出决定之谜等。
这种过度的自信会使得股票交易时出现交易的频繁,产生过度交易。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大结果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二是缩小可能发生的范围”。尤其在一次成功的交易以后,往往会更加的自信,倾向于再次的交易,逐步倾向于缩小投资的范围。而对于一般失败的交易,不会去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归因于运气不好。这样把成功归于自己和把失败归于运气的心态属于交易者的“自我认识偏差”,是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的。
同时,股票的持有者会将股票卖给一些过度的自信的交易者,这些交易者会持有乐观的心态,使股票过度的交易,最终引起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形成偏离,在成一种动态的循环,容易形成泡沫。
- 第二,人们的从众心理引起的。
著名的“羊群效应”就是这样引起的,社会心理学家Homan,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这一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独处环境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了诸如从众,流言等心理现象”。在投资的领域,从众心理因素表现的更为突出,因而,经济学家已将此作为重要的偏好选择予以考虑。
- 第三,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认为,市场并非是有效的,在市场当中,不仅存在着理性的交易者,也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者,即噪声交易者,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中短期具有主导作用,拥有着自己的空间,这时有效性是不存在的。投资者在众多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当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交易频繁时,换手率高时,就表示了噪音交易者在市场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 第四,人们损失厌恶效应影响。
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与损失时,就会感到损失的数量让人们更加难以接受,可以说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收益所带来的幸福感。为此,人们为了规避损失,当人们持有一定的股票时,这时就会存在着处置效应,倾向于抛出赢利的股票,而留有亏损的股票,这是一种心理的预期,希望下跌的股票会有上升的空间,不承受损失所带来的痛苦。
投资者总是倾向于保持一定的幸福感,当损失和收益共同拥有时,人们不愿陷人损失的境地,不愿承受亏损所带来的痛苦。因而人们将亏损的股票持在手中,而把赢利的股票放出去。Odean研究了由损失厌恶引起的处置效应,即“投资者趋向于较长期地持有亏损的投资,同时过快的卖出获利的投资。卖出亏损的投资等于承认损失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损失,正因为投资者损失厌恶.所以不愿这样行动”。
- 第五,投资者心理观念的差别。
现代金融市场中,人们的价值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投资过程中,一部分人的资本性收人增加,使得一些人为了获得收益,利用原来的熟悉性的思维导致买人股票的重复性,引起了股市中获益的偏差。在当今的社会中,另外一些人处于交际或是与别人有共同观念的目的,而进行投资的活动,进而在获利以外的其它方面拥有更好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在市场中的交易量,当处于获利的目的时,人们会在成功交易时后会继续大量的购人,希望继续获得更多的收益。第六,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偏好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进行判断选择的时候,人们倾向投资于自己之前相近的股票,由于人们对原有股票已熟知,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所以人们在选择时,因为对新股票的信息掌握不全,所以会将现有股票与原有股票进行比较,形成代表性启发法,进而利用“小数定理”法则依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与之前相类似的选择。这就有可能形成了在人们的偏好下进行盲目投资的倾向。
金融异象的类型[1]
- (一)过度的交易现象
在股票的交易的过程中,有些人会信誓旦旦的说一支股票肯定会涨,就进行买人,这买人之后股票没有涨,反而跌了;还有人在股市中频繁的买进卖出,想进行短期的套利,最终没有任何的获利,就形成了股票市场中的交易的过度,使得投资者盲目的投资,引起了一定的亏损。
- (二)“羊群效应”现象
“羊群效应”是股市中一种最为普遍的从众的心理,就是机构投资者对证券价格进行着操纵,而中小投资者盲目跟庄的一种现象。它是投资者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是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模仿他人的一种行为。早在1936年,Keynes曾指出:“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从事股票投资就好比参加选美比赛,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评选者的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能得奖,因此每一个参加者都不认为她是最美的,而是运用智力选择一般人认为最美的”。
- (三)“噪音”现象
噪音和噪音交易是Black在1986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是指在金融市场中那些没有意义的和不起作用的各种的信号。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是为了盈利,利用尽可能多的信息,决定投资的品种,而在其利用的信息之中,有些信息是错误的,这样可能扭曲了市场,使得市场不完全有效。由于信息的交易者和噪音的交易者是对等的,人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不知道谁将从交易的活动中获利,利用了不利信息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亏损,导致形成了市场中“噪音”现象。
- (四)处置效应
现实的金融市场中,许多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喜欢进行短线的投资,基于卖出手森利的资产,而宁愿长期保留亏损的资产,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时,投资者依据当时市场的状况,比如牛市,手中持有若干赢利的股票和一些亏损的股票,人们在此时选择是在大好的形势下,人们相对偏向将赢利的般票抛出,以获得实物的资产,而那些套牢的股票将继续持有在手中,以等待这些股票的形式变好时将其卖出,最终获得赢利。
- ↑ 崔静敏.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异象问题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J].思想战线.201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