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消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道德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
目录 |
道德消费又称良知消费,是指购买符合道德良知的商品。一般而言,这是指没有伤害或剥削人类、动物或自然环境的商品。
道德消费是人们在日常消费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和对整个世界兼顾的下意识举动,这种举动即消费者购买由“行为端正”的公司通过“道德”的方式所生产的产品。这里的“道德”既可以针对公司,也可以针对消费者,它最本质的含义在于: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不造成伤害或剥削。
随着消费者“道德”意识的逐渐提高,道德消费的内涵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选择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产品,至少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低能耗的;购买在环保方面有杰出表现,并且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购买低碳产品,为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食用有机健康食品;拒绝皮草服饰,反对虐杀动物;认准产品包装上的“AAT(Anti Animal Testing)”标识,选择不经过动物试验的化妆品、药品等;购买环保节能型家庭用品,如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重视回收和重复利用等。
道德消费的社会成因[1]
- 1.20世纪90年代消费者意识变化。
90年代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价格、质量、分销、环境等问题,而且关注市场交易的道德层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对他们所购买产品的生产、加工、原材料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 2.媒体的关注。
有关公平贸易、可持续发展、公平工资、良好工作条件、第三世界生产者的稳定收入的问题已经成为媒体报道和电视纪录片的常规主题。正如70.80年代的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曝光促进了“绿色消费主义”(green consumerism)的发展,90年代,“道德消费主义”在媒体报道中占据了同样重要的位置。
- 3.压力群体的支持。
各种压力组织对公平贸易的支持增强了公众、零售商以及媒体对“道德消费主义”的关注。以英国为例,在1981年一1992年间,各种关注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的组织获得迅猛发展,这表明公众对这些压力群体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乐施会”(Oxfam).“基督教援助”(Christian Aid),“天主教海外发展机构”(CAFOD)和“公平贸易基金会”(Fair Trade Foundation)已经成功地说服了零售商在超市经营符合公平贸易原则的咖啡、茶叶和巧克力等产品。
- 4.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
公司社会责任在80年代取得了明显发展,许多大的零售商在制定采购训一划时会考虑到公平贸易的问题。尽管这些做法不是出于法规的要求,但一定程度上对“道德消费主义”起了促进作用。同时,“生态认证”(eco-auditing)的框架促进了“社会认证”(social auditing)的发展,即对某一组织的社会、经济与道德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全而评估。
- 5.替代性产品的日益丰富。
尽管消费者直接而对的是经营超级市场并控制着市场的零售商,而非制造商,消费者还是有可能说服零售商经营符合“公平贸易”原则的产品。零售市场的竟争压力进一步导致“公平贸易”产品的增长。
- 正面购买(positive purchasing):
选择符合道德的商品,或支持注重世界整体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营运模式。
- 道德抵制:
拒绝购买(negative purchasing)不符合道德的商品
抵制违反道德的公司(company-based purchasing)。
全面审视(fully screened approach)——即同时考虑以上三项。
- ↑ 余晓敏.“道德消费主义”:欧美管理学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