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辞赋思维是辞赋学领域的重要概念。辞赋思维是指在辞赋文学的创作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根据创作作品的体裁和类别不同,辞赋思维又可分为辞赋形象思维与辞赋逻辑思维。辞赋思维与辞赋著作有必然的联系,并在创作中起指导作用。辞赋思维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和思想情感有关。在创作中能否正常发挥辞赋思维,这对辞赋作品能否成功十分关键。
辞赋著作的内容和性质决定辞赋思维的方式。辞赋著作包括辞赋文章和辞赋理论。由于文学辞赋多半是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在思维形式上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不能因此认为辞赋文章中就完全没有逻辑思维,这是因为在辞赋文学作品中如果有说理和议论的成分,逻辑思维就有其存在的必要。
辞赋形象思维与辞赋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辞赋创作中,辞赋形象思维在内容中产生景物、人物、事物等,并引发相应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心理。这一系列的辞赋形象思维会引发读者的感性认识,同时辞赋逻辑思维会引发读者的理性认识。
一、辞赋思维表现在辞赋的内在和谐性,包括三层意思,即:A、辞赋与其相关文体的和谐;B、辞赋与辞赋理论的和谐;C、辞赋与辞赋家的和谐。其中辞赋家是辞赋的创造者,属于“根”;辞赋理论规定辞赋的创作原则,属于“茎”;与辞赋相关的文体包括诗词和散文,辞赋是介于诗与文的一种中间文体,与辞赋相关的文体是辞赋的“叶”;辞赋是辞赋家创作的结果,属于“果实”。
A、辞赋与其相关文体的和谐
辞赋界把“楚辞”定为赋的起源,并有相关的论述。“楚辞”里的《离骚》是骚体赋的代表,从形式上看,骚体赋属于诗化散文,宋玉和荀子的赋则属于散文体。辞赋、骈文讲求对仗、对偶、排比,有押韵的辞赋,也有不押韵的辞赋。把辞赋与相关文体对比可知,辞赋与诗文的关系密切,文体上有血缘关系。
B、辞赋与辞赋理论的和谐
创作辞赋就要明确辞赋概念的含义,辞赋的特征和辞赋的创作原则就是辞赋理论的一部分。有人认为创作辞赋与辞赋理论无关,那是非常错误的。这是由于,如果没有弄清辞赋的概念而去创作辞赋,创作的就不会赋,可能是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辞赋理论规定辞赋的创作原则,对鉴别辞赋和学习辞赋提供了理论基础。
C、辞赋与辞赋家的和谐
辞赋是辞赋家文学创作的结果,如果没有辞赋家,则没有辞赋的存在。文学作者创作出有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辞赋,在文学领域的辞赋作者创作了有影响力的辞赋,标定辞赋家的诞生。文学创作中,创作出再多的诗歌和散文,但因为没有创作出成功的辞赋,不能标定为辞赋家的。辞赋作品是文学作者是否能成为辞赋家的标尺。
二、辞赋思维还表现在辞赋的外在和谐性,也包括三层含义。分别是:A、辞赋与社会现实的和谐;B、辞赋与地域文化的和谐;C、辞赋与辞赋文化史的和谐。辞赋的外在和谐体现出辞赋的社会性与时空感,辞赋内容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包括人、事、物三方面,还包括思想意识形态。辞赋作为一种文体,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孤立存在的。辞赋有几千年的发展史,这说明辞赋是有生命力的,辞赋的发展体现在传承和发扬两方面。
A、辞赋与社会现实的和谐
在创作辞赋作品时,辞赋作者会对其文章确定一定的主题和表现内容。辞赋的表现内容具有社会性,创作辞赋作品是为了别人能够阅读,辞赋作品首先要有一定可读性,有了可读性才会有一定的阅读群。辞赋作品的社会性是辞赋作品的社会价值,也是判定其是否能流传的一个标准。辞赋表现内容与社会现实具有和谐性。
B、辞赋与地域文化的和谐
辞赋的兴盛是文化兴盛的一个缩影,辞赋作为一种诗文合一的体裁具有文学上的美感,必然有一定作者群和读者群。在古代,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这样的的地区就会产生具有影响力诗人、学者、辞赋家。文化氛围的浓厚,必然会产生相应的作家群落,地域的文明程度与辞赋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C、辞赋与文化历史的和谐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优美的辞赋就象文学史上闪烁的珍珠一样,受广大文人学子的青睐。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收录了屈原和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这些辞赋皆可以独立成文,在史书中又够成了一个文学史的一部分。历朝的文献对于辞赋或辞赋家都有相关的文字记载,这说明辞赋在文学和史学上受到高度的重视。
辞赋文学作品的创作是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展开的,这是必须的。假设文章写得非常优美华丽,可是由于文章的内容与主题不符,这就是文不对题,属于失败的文章。这种文不对题的现象是辞赋思维错乱引起的,应当坚决摒弃。因此,正确的辞赋思维对于辞赋文学的创作至关重要。
辞赋理论文章是辞赋著作的一部分,辞赋理论的论述同样需要辞赋思维。在辞赋理论中,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有逻辑的,其中论证就是逻辑思维的在理论创作的直接结果。
在文学理论文章中,也有把理论用辞赋文章创作的,比较有影响的是《文心雕龙》,其中的《神思》就属于一篇论述性与文学性兼备的辞赋。在《神思》中作者有具有文采的语言与恰当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神思》中的文学理念。以辞赋体裁论述文学及思想观念,或以普通文字(包括辞赋)去论述辞赋,都属于辞赋思维。
辞赋思维符合文学发展观
文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辞赋作品被广泛传播说明辞赋存在具有合理性。文学是发展的,辞赋文学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也在传承中发展。当代的辞赋复兴运动的大力发展,辞赋文学已经走进了文学界。在辞赋作家和辞赋理论家的组织下,辞赋界的辞赋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辞赋运动呈现出波状的曲线变化周期。
辞赋思维具有对立统一性
当代的辞赋运动不断冲击辞赋界,引发辞赋理念的变革,思想观念的新陈代谢,辞赋思维的优胜劣汰将不断加剧。对于辞赋的看法,还有很多文人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经历辞赋思潮的洗礼,很多文化人对辞赋改变了文学立场,认同了辞赋的文学性和可发展性。辞赋将不断向社会领域和思想领域不断渗透,被更多人所认识。
辞赋思维是辞赋创作的思想的运行方式,离不开辞赋作者的文学修为、文化底蕴,更离不开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辞赋思维与创作灵感、文章资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直接的联系。辞赋文章(包含辞赋理论)的创作必然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学技巧,辞赋思维对辞赋著作的选用角度、论述方式有直接的作用,是辞赋创作中的制动和引擎。
辞赋思维,是开放前工业文明发展到改革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其中系列辞赋网络论坛和现实世界辞赋学术与辞赋创作交流“行为”,都证明了新中华辞赋运动的客观存在。而当代中国辞赋流派,则以桐城赋派(潘承祥开创)、韵文赋派(金学孟开创)、彭蠡赋派(张友茂开创)、现代骈文派(周晓明开创)、边疆赋派(日不落开创)为中华赋坛,最具备活力性的推进因素。洛阳辞赋峰会,明确指出:“当代辞赋流派,是风格的合理存在。风格因差异,而佐证了辞赋复兴与国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