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运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资源运营(Resources Operation)
目录 |
资源运营中的“资源”是广义的概念。它指一切有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特质的,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形态的、产品类和服务类形式的客体。
资源在孤立的状态下,其使用和利用价值是隐性的、潜在的。由隐性、潜在的状态变成显性和商品化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条件。所谓资源运营,就是创造实现上述演变的条件。
资源运营可以理解为:通过强有力的中介机构,整合分散在各企业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包括物质类资源、信息资源、资金资源和各种无形资源,或者说嫁接或撬动合作伙伴的潜在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战略经营活动。在日益激烈和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下,对资源的综合运营将会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物质、信息、资金和知识这四种资源是否有效流动,决定了市场和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因此这种资源运营模式是:以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知识流四大资源要素流 (Material, Information, Capital, and Knowledge-4 Flows Integration)为基础,实现基于组织网络进行的资源集成,特别是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资源来撬动外部资源以获取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资源运营:从生产要素到全面资源
当企业确定了自己的总目的和多目标综合体系以后,在其随后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她就要充分发现、发明并积极利用“自己可支配的一切”来实现自己的预定目的。但这所谓的“自己可支配的一切”是什么呢?可以说,在迄今为止的经济与管理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释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历史上,人们认为企业“自己可支配的一切”其实就是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他们对生产要素的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并且分成有限可列元素和无限元素两大论点。
先来看有限可列元素的论点。现在西方经济学的论点仍然是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其著名的“生产三要素论”中所认为的:“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劳动是人的脑力或体力的支出;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资本包括所有的设备、建筑物、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生产的制成品”。但此后不久,人们意识到企业家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因此企业家又被列入到生产要素中,成为“第四生产要素”。虽然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包括庞巴维克、杰文斯、克拉克等在内的不少的经济学家曾有过关于资本的不同看法,但是传统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始终认为,企业的生产要素就包含四个部分: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同时,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生产要素的内涵与范围还在继续扩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向生产要素的家庭内添加有限而可列的成员。比如到了现代,生产要素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在内。但无论怎样添加元素,有限可列元素论点坚持认为生产要素的内容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并且随着经济与管理学的发展,这些元素是可以被列举出来的。
然而,也还是有天才的学者们很早就已经把生产要素的范围扩充得非常之大甚至无限,这就是无限元素论的观点。因一般均衡分析而得到经济思想史学者赞赏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在1874年发表了《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他在书中从生产资源与资源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基本二分法出发,把一切生产资源均定义为资本,而将资源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定义为收入。按照瓦尔拉的意思,企业的生产要素显然是“一切生产资源”。到了现代,瑞士圣盖伦大学战略管理学教授彼得·戈麦兹在其《整体价值管理》一书中呼吁企业应该开发所有的内部和外部潜力来提高其整体价值,同时,他还把企业生产要素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了极致,以至于“公司要利用每一种甚至是还没有开发出来的可能性”。虽然戈麦兹意识到了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一切“可能性”,并且他觉得“它们可能蕴涵于如下领域:采购、后勤和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改组和接收、合资经营和重组方案”,但他却没有指出这些 “可能性”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无论如何,从历史的发展事实和趋势看,企业生产要素的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这说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企业运营时所需要调动和考虑的“自己可支配的一切”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且绝对不限于时下被绝大多数的人们所认为的“资本”的范围。然而,时下关于企业运营方面的书籍、论著、学说等往往都把企业“自己可支配的一切”简单地等同于“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的企业资本——这个在从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一直到新奥地利学派以来一直被争议的名词和概念。这样,理论的狭隘与惯性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使包括现在绝大多数人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界的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企业仅能依赖自己的“资本”来运营,却有意无意地丢掉了更多、也或许更有利的其他“自己可支配的一切”。从而在许多企业里出现了一种虽然拥有大量闲置的可用资源,企业却熟视无睹或舍近而求远地到处寻找无用或代价更为高昂的资源的浪费和荒谬的现象。
企业的运营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可支配的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跳出思维定势在企业资本的狭隘圈子,而将所有可以被企业支配并且能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目的、有助于企业使其所有利害相关者都能受益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有产权和无产权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视为企业运营的资源。为了与资本以及以往的传统的资源概念相区别,我们称这个“一切”为全面资源。全面资源的观点不同于有限可列元素论和无限元素论中的任何一个。全面资源论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全面资源因其物质的存在性而在客观上或从长期来看是无限且不可列的,但在短期内或在某一时点上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客观操作环境下的约束性而使得企业的全面资源是有限且可列的。任何一项资源,它能否成为企业的全面资源必须也只需看它是否具有如下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可以被企业所支配。哈佛商学院的郝沃德·斯第玢森指出:“创业者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努力做到用最尽可能少的资源来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他们并不是要拥有他们所需的资源,而是要控制这些资源。使用这种方法的创业者会减少把握商机过程中的一些风险。……没有资源所有权的创业者在选择经营企业还是放弃企业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资源拥有权的代价就是其内在的不灵活性。……事实上,不占有资源比占有资源更有优势,选择更多。”美国著名创业学专家杰弗里·蒂蒙斯在其被认为是世界上创业领域中最具先导性的著作之一、被《华尔街杂志》与《成功》杂志称赞为“经典的教科书”、被《INC.》杂志列为企业家必读的十本书之一的《蒂蒙斯创业学译丛》的《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第五版)的前言中说:“资源与创业者的关系就如同颜料和画笔与艺术家的关系那样。在创作的灵感尚未付之于画布之前,它们显得毫无生气。成功创业者在控制捕捉商机所需的极有限的资源方面有着特殊的态度、战略和技术。对资源的所有权并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对其他人的资源(即包括金钱方面也包括非金钱类的资源)的控制和影响。非金钱类的资源通常比大家一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因此,企业是否拥有、该资源是否是物质、是否有形、是否存在于企业内部等都无关紧要,这里只强调该资源是否可以为企业所支配。不能被企业所支配的资源即使再有增值价值,也不能被列入企业的全面资源。
(2)能有助于企业实现企业目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该项资源对企业而言一定是有用的而且是正的效用。有些资源在短期内可能因企业本身的技术、观念、思维、知识等原因以及企业外在环境的约束等原因而暂时“无用”,但只要我们预期或相信他们将来会对企业“有用”,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是有助于实现企业目的的,并且把它归为全面资源的范围。
全面资源观念与以往资本、资源观念的关系,恰如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关系。爱德华·德·波诺在他的《横向思维的创始人》一书中说:“纵向思维是在挖深一个洞,横向思维是试着在别处挖洞。”
因而,成功企业的运营应该是“试着在别处挖洞”的范围更广阔、更有效、更系统、更集约式的全面资源运营,而非传统的简单资本运营。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学者已经或正在陆续地发表和介绍关于在传统“资本运营”概念基础上扩展“资本”的范围而“运营”的观点,比如关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价值链经营、供应链管理(SCM)、ERP技术、OEM委托生产、特许连锁、公共关系学(PR)、战略联盟、企业整体价值经营、“在过去的25年中,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的创业学等,然而一个显然的事实是他们均是就全面资源运营(TRO,Total resource operation)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的,并且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资本运营观念的束缚和带有明显的“资本”的局限性。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人或一篇文章详细、明确而全面地介绍全面资源运营的理论体系和操作实务,在实践上也没有一家企业有意识地、科学地进行全面资源的运营。这个学术上的空白和实践上的“黑洞”,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 参考《企业全面资源运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