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观察者偏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观察者偏差(Observer Bias)

目录

什么是观察者偏差

  观察者偏差是一种自我一他人的归因偏差现象,是指观察者自己的动机、期望和先前经验等因素妨碍了观察的客观性,即当我们作为观察者(观众)的时候,很容易会把他人的行为(行为发生者)归因于他人的人格特质,而当我们是行为发生者时,则很容易把我们行为的发生归因到情景因素中。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更容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而将我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

  例如,有人假设男孩比女孩更具语言攻击性,如果一位研究者预先就知道要研究这个假设,那就很难保持观察的客观性。性别偏见文化偏见都可能导致观察者偏差。例如,在什么构成“性骚扰”这个问题上,男性和女性所持的观点往往不同,因而观察到的结果也往往不同。

  降低观察者偏差的方法是:要求观察者在不知晓研究假设的情况下对行为进行观察,或者让几位观察者同时进行工作,然后采用经几个观察者共同证实的结果。

观察者偏差的产生原因

  在早期研究中,会把原因归纳到下面两个方面:

  a.不同信息来源

  行动者对于行为信息的关注要超过观察者,可以提供更多的情景归因和较少的个人特质归因。但是观察者对事情不了解,因此只能进行更多的个人特质归因。

  b.不同注意视角

  观察者对于外在行为和情景的关注要强于行动者。也就是说,作为观察者的一方,会更加关注外在行为,所以也就比行动者看得更加清楚了。

  而到了90年代,心理学家Malle(1999)提出了常识性心理概念理论(Folk conceptual of mind),这个理论对归因偏差的解释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

  简单来说,Malle认为行为反应的不同概念构架是行动者-观察者偏差出现的根源。

  也就是说,行动者和观察者,在针对同一件事上,会选择不同的归因范式进行归因,例如行动者更了解自己内心,所以就会通过对外部世界进行推理并归因。

  当然,除了这个还涉及到言语表达,就算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用的语言不同,那么也可能会造成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总结来说,之所出现这个偏差,是因为观察者跟行动者有不同的信息来源、注意视角、归因范式以及语言表达。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观察者偏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