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管理方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表内管理方法[1]
表内管理方法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资产或负债的头寸,或者改变资产或负债的内部结构(例如构造免疫资产组合),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
表内管理方法的具体措施[2]
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在利率变动的环境中避免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害而尽可能地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利益。由于在不同的缺口状态下,利率变动对银行的净利差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说,银行家可以运用缺口管理来实现计划的净利息收入,即根据预测的利率变动,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沟、数量和期限,保持一定的正缺口、负缺口或零缺口。当预测短期利率上升时,银行应设法维持计划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或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当预测短期利率会下降时,应维持计划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或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从管理步骤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确定利率风险管理的时间区间
在银行持续经营的过程小,银行始终存在利率风险。但就管理而言,银行只能对—段时间内的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因此,必须首先对银行管理的净利差或净利息收益率的时间区间(例如6个月或1年等)作出选择。这样,既可以根据该寸间区间的长度进一步合理地分割区间,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和管理利率风险,也为确定净利差或净利息收益率提供基本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调整资产负债。
2.根据银行的经营条件和经营风格选择净利息收入或净利息收益率的目标水平
这是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日标所在,也是考核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绩效的基本依据。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银行历史和现实的经营管理条件。通常,银行的经营风格对净利息收益率目标的确定有重要影响。保守型银行只期望大致锁定其净利息收益水平,而进取型银行往往希望在利率变动的环境下增加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利息收益率。
3.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利率在计划期内的走势
预测利率的走势是一个在理论上没有完全解决、实践中又常常出现偏差的难题。在一个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中,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对利率的影响都微不足道,利率的变动受银行本身无法控制的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要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本来就非常困难,更复杂的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利率的影响机制。由于利率预测的准确率不高,而且计划期越长,准确率越低,而一旦利率实际走势与预测相反,银行按利率预测的结果进行操作就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很多西方银行出于控制利率风险的考虑,保持零缺口或将利率敏感性系数没定为1或非常接近1,以使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4.将资金缺口调整到银行期望的水平
如果银行对于自己的利率预测水平非常自信,希望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增加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就应该以利率预测的结果为依据,通过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项目来建立某种缺口。当预测利率将要上升时,应尽量减少负缺口,力争正缺口;反之,则要设法把资金缺口调整为负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利率变动往往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如果将利率上升作为一个利率周期的起始阶段的话,此时银行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一个正缺口,主要的措施是增加浮动利率资产或短期资产,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从而使资产收益的增加大于负债成本的增加,扩大净利息收益率。从理论上分析,当利率上升到接近顶点时,银行的资金正缺口应该最大,或敏感性比率最高,但由于利率峰值很难精确预测,而一旦利率从顶峰往下降时速度会非常快,银行极有可能来不及反向操作,因此当利率处于高峰区域时,银行就应开始反向操作,这样,最大的正缺口应该是在利率达到最高点前出现。在预测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就应当及时降低利率敏感性比率,即使这种变动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负利差,但由于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是针对整个计划期而进行的,这种调整是必需的。同样,在利率下降时,银行应建立和保持负缺口,做法是用固定利率资产替代浮动利率资产,减少短期资产的数量,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在接近利率的最低点时,必须及时增加利率敏感性比率,即使这样做的结果会在短期内导致银行的利差损失。显然,缺口转换时机的较好把握要求银行家对利率周期的转折点有精确的预测,并在接近转折点时恢复零缺口或使敏感性比率接近1,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即使银行对利率走势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也不能对可能出现的相反情况不加防范,因此,要根据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最大的缺口规模。
(2)在银行对利率预测的结果并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子,维持零缺口或小的正缺口或负缺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如果此时银行的缺口还呈现为正缺口状态,银行可采取延长资产期限、增加固定利率资产、缩短负债期限、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办法进行调整;相反,如果此时银行的缺口仍为负缺口,则应尽量缩短资产期限、增加浮动利率资产、延长负债期限、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办法进行调整。当然,即使是零缺口或利率敏感性比率为1,银行也不能完全消除利率风险,因为在现实中,银行负债的利率变动与资产的利率变动并不是完全同时、同速、同幅度的,负债的利率变动往往要比资产的利率变动快得多,例如贷款利率的变动就滞后于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在利率上升期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要比利息支出增加得慢。只不过零缺口可以使银行的利息收益率可以获得一定的保护而已。
(3)即使银行对缺口的状态有非常明确的调整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易事。事实上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它的资产和负债结构。首先从资产来看,贷款的类型和期限毫无疑问会受到客户需求的制约,而且客户也会根据他们对利率走势的预测来选择自己的借款条件,如果客户的预测与银行的预测一致的话,银行利益与客户利益在这一点上就会出现矛盾。例如银行与客户都认为今后利率会上扬,从银行的角度当然希望采用浮动利率贷款,而从客户的利益看,他们会要求采用固定利率贷款以锁定借款成本。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进行协调并可能最终要求某一方作出妥协。这实际上说明银行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的调整来实现某个缺口状态的操作空间是有限的。其次,从负债来看,存款人并不是按照银行的意愿来选择存款类型和期限的,银行通过负债结构调整实现某个缺口的能力也相当有限。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无法实现银行缺口管理的目标时,就必须辅以其他金融交易来管理利率风险。
利用持续期缺口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类似,都是在尽可能准确预测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将有效持续期缺口调整到能增加银行利益的状态。不同的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强调的是增加或稳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或净利息收益率,而持续期缺口管理强调的是增加或稳定银行的净值,即股东权益。因此,持续期管理要通过对银行综合资产和负债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避免利率波动对股东权益造成损害,并追求增加股东权益。基本的原则是在预测利率上升时,银行应保持负的持续期缺口,在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正的持续期缺口,而保守的做法同样是让持续期缺口为零。除了更复杂更难以调整之外,持续期缺口管理的内容与资金缺口管理基本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