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融通创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融通创新(Integrate Innovation)

目录

什么是融通创新[1]

  融通创新是指以社会需求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合伙或协议等方式建立起各多元主体间通过资源融合互补、知识协同共享、价值共创共享,实现价值提升,促进共赢发展的一种新型协同创新模式。融通创新是协同创新理论内涵的延伸与扩展。

  融通创新包括横向和纵向协同创新。横向协同是指大中小企业、国有—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模式。纵向协同创新是指政产学研多元主体间构建的协同创新模式。融通创新旨在构建多元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知识协同共享的创新体系,促进各多元主体可持续发展。其中,融是指“融合”,它是指多元主体之间的资源、技术、知识等多种要素实现最佳的融合,不仅是指各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而且各多元主体要素的深度融合,使多元主体间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价值的最大化。通是指“畅通”,它是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以及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效率与效益达到最佳匹配价值。融通是指多元主体间构建出一个从点到面再到网的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创新系统,确保多元主体间合作及其资源、知识、技术等要素匹配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利益最大化。

融通创新的关键[2]

  具体来说,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

  一是聚焦“融合”,构建“点—链—网”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一,强调企业引领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集群凝聚和互动,可通过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通过地域文化形成的人文凝聚力吸引企业集聚。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化决策机制,支持专业人士参与决策过程,积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二,注重产业链补链和服务链升级,进一步突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在引导产业链聚集的同时注重补链招商,引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前瞻性识别包括场景需求、个性需求和服务需求等在内的各类需求,不断促进产业服务链升级。第三,构建产业主体与服务机构的网络链接,形成互促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促进包括企业、政府、高校以及孵化器等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元主体之间的融合,为企业打造多方面的产业服务网络。

  二是着力“畅通”,更好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

  第一,畅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知识流动。政府可以通过构建创新企业服务地图、建立基于互联网前沿技术的企业数据库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发展运营中的困难和行业特点的把握,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在此基础上,探索设立专业化中介平台,引进专业人才负责运营,以更了解产业、更接近市场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第二,畅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知识流动。要发挥行业领军人才的跨界作用,可考虑支持高校成立由企业资助运营的、独立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中心,缩短技术产业化距离;建立技术转移平台机制,鼓励高校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中心,校地共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第三,畅通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政府可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来破除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激励企业投入创新竞赛,从而提升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加强企业集群线上的交流沟通和知识流动,从而促进知识在不同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流动,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产业和市场前沿信息,促成企业之间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融通创新的特点[2]

  相比传统的技术创新,融通创新的特点更为凸显:

  一是更强调创新链条的系统性。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深入融合,创新链条前后端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得益于区域内多种要素、多元主体和多个产业群共同发力的系统性作用。

  二是更强调知识分享的动态性。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信息产生和交换的速度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知识流动对创新的作用显著提升。

  三是更强调风险共担的多元性。

  新业态下,市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由市场需求拉动技术进步,转变为由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兴起。这种变化增加了创新环境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多元主体的风险共担。

融通创新的发展情况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可以说,融通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企业创新转型、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2021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从引领力量、推动范围和实现渠道三个层面探讨了融通创新,尤其是智能技术的融通创新,对不同领域创新和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融通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企业创新转型、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融通创新的应用[3]

  从融通创新的引领力量来看,在相关领域拥有更多技术优势的大企业,理应以更大的担当作为,带动更多创新主体,支撑行业内的融通创新。近年来,百度推出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帮助开发者快速上线人工智能业务,推动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重点打造AI开放平台Apollo,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开创与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这个模式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超过100万。这是在前沿技术支持下,许许多多企业参与融通创新的一个缩影。实践表明,从独立散点式创新到协同联动式创新,还需要更多探索和突破,才能推动融通创新不断成熟。

  从融通创新的推动范围来看,应充分认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意义。“十四五”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不管行业归属,无论企业规模,都要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紧贴市场,创新活力十足,但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激活。为此,要不断将创新的供给和需求有效匹配,通过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等形式,补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能力短板,最终帮助它们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从融通创新的实现渠道来看,各个创新主体需要进一步打破边界和条框,合力推动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应该看到,近年来,在我国科技工作者数量持续增多与研发投入规模不断增长背后,也存在着创新成果与应用转化、科研攻关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畅的问题。为此,在不遗余力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大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间的联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布局,提升创新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 刘红华.创新、协同创新与融通创新内涵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
  2. 2.0 2.1 推动融通创新要把握两个关键.中国经济网. 2020-03-02
  3. 李彦宏.以融通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新论).人民网. 2021-03-0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融通创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