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医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我药疗(Self-medication)
目录 |
什么是自我药疗[1]
自我药疗是指由个人选择和使用药品治疗可自行判别的疾病或症状,其选用的药品通常是不需要医师处方的安全、有效的药品。根据国际自我药疗行业协会(WSMI) 的定义,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OTC),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自我药疗的意义[2]
使用OTC药进行自我药疗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遍,据美国有关统计,对日常小病的处理。只有9%的人选择去看医生,选择自我药疗的占60%,其中使用OTC药物进行自我治疗的占35%。另一方面合理适当自我药疗能够减轻有限的卫生资源分配的压力,使卫生资源更多地投人到更严重的疾病治疗中去。在这一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一致性。自我药疗对个人的意义也显而易见。可以使患者及时的对自己的疾患或不适进行药物治疗,免去了上医院看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另外,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治疗和自身健康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患者也在自我药疗的过程中逐渐增长了用药知识并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
自我药疗的潜在风险[3]
全球知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最新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在发生头痛、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轻微不适时,1/3中国消费者选择服用非处方药(OTC)进行自我药疗;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公布的中国消费者自我药疗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OTC的概念了解比较少,仅有39.5%知道OTC;电视仍是OTC药的主要来源占48.15% ,医师、店员的推荐次之;大部分人不了解自己的过敏史。由于普通居民医药知识有限,其自我药疗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
1.自我药疗和疾病诊断及治疗
患者进行自我药疗时,往往凭借自己感觉进行自我诊断,不准确的诊断会造成药物使用不当,用药不对症,疗效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Ferris等对患有阴道念珠菌的妇女进行评价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妇女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正确地自我诊断。因此,自我诊断的失误在自我药疗的过程中往往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频频出现,甚至发生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另一个不利方面就是会延误某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会暂时掩盖一些严重症状的出现。例如患有严重胃肠疾病的患者,因使用H2受体拮抗药治疗短期消化不良,反而错过了或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
2.自我药疗和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自我药疗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药物不合理应用大致包括用药剂量、疗程、多品种药物间相互作用、药物滥用、药物重复使用等方面。Mainous等凋查了961例在家使用抗菌药,发现79% 的居民简单地认为咳嗽、喉痛、流涕是使用抗菌药的指征。贡联兵等对10877例北京市民调查表明,随着年龄增加使用解热镇痛药的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女性使用频率较男性更高。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可因蓄积而导致急性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还可破坏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滥用抗菌药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另外,滥用抗菌药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滥用抗菌药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毒性以及可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因此,抗菌药的滥用是自我药疗存在风险性最高的一个因素。
(1)多品种药疗和药物间相互作用:一些患者希望疾病能尽早治愈,就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但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使用恰当可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加;使用不当,会产生拮抗作用,以致降低或失去疗效,甚至增加毒性。Barat等调查发现,15%接受调查的人群在自我药疗中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Sihvo等研究发现,一些OTC药与其他处方药同时服用的情况非常普遍,10%的人群存在同时服用处方药中的止痛剂与OTC药中的非甾体类抗菌药的现象。
(2)中成药的滥用:使用中药进行自我药疗在我国乃至世界上越来越多,一些用中药进行预防治疗疾病的患者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是安全的。然而中药的安全问题是复杂的,有些中草药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肾毒性与肝损害、过敏性休克、全身抽搐等。有些中药与其他药品还会有强烈的相互作用。此外,还有一些中草药上有大量细菌及有害物质如汞、铅等重金属物质,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如牛黄解毒片、六神丸、云南白药可致血小板减少;感冒清可致老年患者急性粒细胞减少,导致个别病例死亡 。
(3)用药时间不适宜:很多患者不清楚药物有其固有的吸收、代谢、消除和排泄速率,为了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必须给予恒定的给药时间及剂量。患者以为2次用药间隔的具体时间并不重要,甚至不清楚该什么时候服用药品。例如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很多说明书只写“必要时服1片”,患者有可能因急于退热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用药,引起大汗淋漓甚至虚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时,也有患者不知道需空腹服,更不知服药前后30min内应该禁食,于是造成了饭后服用的药物饭前服、空腹服用的药物饭后马上服等现象。
- ↑ 第十三章 社会与行为药学.药事管理学.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
- ↑ 李海欣,汪培山.自我药疗的意义与潜在危害[J].中国药师,2004(2)
- ↑ 许钧.自我药疗的意义及其潜在风险因素[J].临床合理用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