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脚手架亦称为鹰架,是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用来支持正在组建或重建的楼房或建筑物,亦用于轮船等大型的移动式物品。通常是由金属导管组成的模块化工具,也有使用其他材料制成,比如在东方国家就有用竹子制成的支架。
脚手架的分类及要求[1]
脚手架可根据与施工对象的位置关系,支承特点、结构形式以及使用的材料等划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划分:
1)外脚手架:外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围从地面搭起,既用于外墙砌筑,又可用于外装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多立杆式、框式、桥式等。多立杆式应用最广,框式次之。桥式应用最少。
2)里脚手架: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每砌完一层墙后,即将其转移到上一层楼面,进行新的一层砌体砌筑,它可用于内外墙的砌筑和室内装饰施工。里脚手架用料少,但装拆频繁,故要求轻便灵活,装拆方便。其结构型式有折叠式、支柱式和门架式等多种。
2、按照支承部位和支承方式划分:
1)落地式:搭设(支座)在地面、楼面、屋面或其他平台结构之上的脚手架。
2)悬挑式:采用悬挑方式支固的脚手架,其挑支方式又有以下3种。
架设于专用悬挑梁上;
架设于专用悬挑三角桁架上;
架设于由撑拉杆件组合的支挑结构上。其支挑结构有斜撑式斜拉式拉撑式和顶固式等多种。
3)附墙悬挂脚手架:在上部或中部挂设于墙体挑挂件上的定型脚手架。
4)悬吊脚手架:悬吊于悬挑梁或工程结构之下的脚手架。
5)附着升降脚手架(简称“爬架”):附着于工程结构依靠自身提升设备实现升降的悬空脚手架。
6)水平移动脚手架:带行走装置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架。
3、按其所用材料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
4、按其结构形式分为:多立杆式、碗扣式、门型、方塔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悬吊式脚手架等。
脚手架搭设[2]
承载能力大大下降,这正是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牢且严禁拆除。这是因为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现场调查表明,该处杆件被挪动他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立杆的计算长度成倍增大。
-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网:安全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安全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 3.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 5.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 ↑ 《建筑施工技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 ↑ 王淑梅.脚手架的选型、构造、搭设质量的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