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考夫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库尔特·考夫卡——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录 |
库尔特·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
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柏林的—个律师家庭。考夫卡从小接受的文化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母亲是犹太人,情仰新教;弟弟是一名法官。他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学熏陶远比韦特海默更加深远。家里为他聘请了英语女教师教习英语,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考夫卡始终是一个“亲英派”。受舅舅(考夫卡的舅舅是个生物学家)的影响,考夫卡从小对哲学开始感兴趣,而且在1903年进入柏林大学后选修了这门课程。
1903至1904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哲学,期间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5年他进入柏林大学,他的导师是德国心理学家司徒姆夫,后者还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苛勒的老师。1906至1907年,考夫卡开始把一些心理学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在心理实验室进行颜色弱化的研究,同时开始学习生理学方面知识。1908年考夫卡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凭借另一项颜色盲视研究成果研究生助教奖学金。毕业之后,他曾经作为屈尔佩的助教在符兹堡大学工作了一年,通过实验来研究由于相似引起的联想。在符兹堡大学工作期间,他深受符兹堡学派研究风格的影响。同年他与Mira Klein成婚。
1910年他与韦特海默和柯勒在法兰克福进行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与苛勒一起作为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的被试,从此三人一起成为格式塔学派奠基人。1911年考夫卡受聘于吉森大学担任教师。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国基赞大学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考夫卡应征入伍,他在军中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1年他出版一本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
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国兴起格式塔学派,邀请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1923年他与Mira离婚,与Elisabeth Ahlgrimm结婚。但同年他再次离婚。1924年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来到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为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并开始写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年,考夫卡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
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因心脏病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儿童心理发展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优于部分,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具有和部分不同的质的特点。因此,考夫卡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例如,婴儿的动作,最初是整体反应,以后才逐步分化。又如思维不是出感知觉元素拼凑起来的,而是有其自己的本质的。
考夫卡认为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同时展开的,有生长发展和学习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不仅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先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儿童身心发展遵循两大格式塔原则,即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遵循出整体到特殊的法则,先从全身粗略性活动开始,而后到局部性精细动作。儿童的认知活动遵循由概括到精细法则,先从对事物的概括认识开始再到学习内容的细节。
知觉研究
考夫卡对知觉研究作了一般性评述,他指出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学说,它甚至也不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但是它却起源于对知觉的研究,而且在已经进行的实验工作中,比较成功的部分就是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供的。
他认为知觉经验有一种在任何部分中都找不到的整体性。知觉不能由感觉元素的集合或者仅仅是各部分的总和来解释。知觉本身就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个格式塔。考夫卡认为,这种整体性不仅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而且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记忆说
考夫卡强调记忆中的组织因素;强调记忆是一个记忆痕迹内容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而遗忘是类似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干扰的结果,而且记忆痕迹内容的动力变化也会使个体产生遗忘。考夫卡认为自我的动机、态度及意向等都代表自我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是产生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动力,记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自然也会受到它们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记忆中的动机性因素。
考夫卡认为在记忆中个体知觉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组织加工,个体对材料内在关系及其结构的认识及其理解会影响到对材料的记忆效果。识记后的材料在大脑神经内会留下知觉物体的痕迹,即记忆痕迹。记忆痕迹并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要素,也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交化、发展的有组织的系统,这个系统会不断影响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人格论
考夫卡指出人格是心理学中最大的领域之一。如果不涉及人格现象,那么心理学便是不完整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格式塔。他在论述心物场和记忆理论时指出,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两部分,两者各有自己的结构。其中自我不是一个点、一个总和或欲望本能的集合。他认为人格这个概念或可用以说明自我的意义。自我包括需要、准需要、意向、意志决心和态度等,场不断在自我的影响下转变,对记忆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我和环境之间的动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本身的性质。
《心之发展》(1921)考夫卡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上,在书中考夫卡讨论了一些发展心理学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婴儿行为,成熟和学习在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感觉运动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
《知觉:格式塔学说引论》(1922)在文中,考夫卡强调知觉不是感觉的组合,而是整体经验。
《格式塔心则学原理》(1935)对格式塔心理学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