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网络巴尔干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网络巴尔干化(Cyber-balkanization)、网络巴尔干、巴尔干化论、互联网巴尔干化

目录

什么是网络巴尔干

  “巴尔干化”(Balkanization)原本是一个地缘政治术语,意指地方政权在诸多地方之间的分割,及其所产生的地方政府体制下的分裂现象,也称为“碎片化”(Fragmentation)。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巴尔干化”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不仅适用于地缘政治领域,而且在互联网领域以及组织管理领域也都存在相应的“巴尔干化”现象,意指某种情境下的割据与隔离。[1]

  “网络巴尔干”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教授马歇尔和埃里克提出。意指网络已分裂为有各怀利益心机的繁多群类,且一个子群的成员几乎总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或阅读仅可吸引本子群其他成员的信息材料协同过滤其他不同的意见和信息。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中就形成了无数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都有不同的共识,相互之间很难沟通,但内部意见是一致的。这些分裂开来的小团体如同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一样复杂多变,被称为“网络巴尔干化”。

网络巴尔干的影响[2]

  网络的公共舆论环境为网民参与慎议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然而在观察中发现,网络媒体可以把兴趣、经验相似或类似的人群发展成为同质化的小团体,并且小团体内部的交往会超过群外交往。

  马歇尔·范、阿尔斯·泰恩和埃里克布莱卓夫森称之为“网络空间的巴尔干化”。巴尔干化的原意是指,地方政权等在诸多地方之间的分割。这里用巴尔干化来形容一种同质化小团体对于网络空间的话语分离。这种情况如果不加遏止,会导致“族群政治”或“议题政治”的出现,对网络慎议平台产生影响。

  网络媒体中交流沟通的平等感和自由感使网民更勇于畅所欲言,多元化的话语源在网络中流动。有研究也表明,“网民与非网民相比,的确更加支持多样化的观点,容忍度也更高。',然而,当网民进入虚拟社区时,便常常会以某种相同的兴趣或目的集合成一个个谈论组,因头脑相似可以减少信息成本的原因聚集在一起的网民形成了一种“兴趣社区”,他们大都对某一话题持有相同的意见和观点并且这些网民由于在所在的社区中接触到的观念都是自身思维所能接受的,于是不再做网络的游离者,他们依附于各个虚拟社区并很少和外界讨论,形成了一种“壁垒化论坛”,社区内的观点和意见在网民的一致同意下变得更像“真理”。

  美国学者威尔海姆对政治类新闻网络组的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显示,超过的帖子都对主导立场表示坚决或温和的支持。“回声室效应”由此产生,即信息和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民的思维因为周围充满相同观念而变得懒惰,他们不必过多思考这些东西是否值得怀疑,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网络虚拟社区中的部分网民便失去了珍贵的提出质疑和讨论的机会。

  网络媒体满足慎议需求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网络承载着多元化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真正的实现反思性论辩,而这种导致网络空间的巴尔干化的同质化小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媒体中的多样化因素,影响着网络慎议的进行。

  面对这样的窘境,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功能遭到质疑。的确,网络媒体提供的公共领域与社会学者们预想的乌托邦式的公共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就满足网民参与慎议或者说满足网民参与议题的质疑与讨论方面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虚拟社区中成员数量的增多对其发展的具有重要价值,数量为多元化带来机会,多元化的思维最终会唤醒社区成员沉睡的激情。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多元化的发展,相信网络慎议会逐步走向成熟。

网络巴尔干与网络主权[3]

  “网络巴尔干化论”是指网络空间分裂为各怀利益动机的繁多子群趋势的观点。这种趋势是国家、市场和社会在网络空间互动的结果。

  虚拟网络边界在不同利益集团间逐步显现,网络空间从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逐步变为受制约的空间。国家借助其主权概念和传统权力正在加强对网络空间的介人;各种市场行为者如网络服务提供商操控着大量人群的网上活动、个人数据等,它们在网络空间承担着保证用户身份识别、维持网络社会秩序等传统国家才有的职能;而网络的全球互联互通和便捷性又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网络空间“全球社会”的诞生。尽管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社会”,但是各种民间团体的网络空间行动却是不可忽视的网络空间力量。

  国家和政府是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最明显的利益相关者。网络空间面临着来自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大的管制压力。通过各种治理论坛、国家间的协商机制以及各国的审查过滤措施,国家和政府逐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规范、塑造甚至干涉和权力实施。自由放任和市场导向的网络空间立场逐步让位于国家主导的管控。网络空间审查和过滤常态化以及“网络边界”在国家间的显现是“网络巴尔干化”的重要例证。

  如今的现实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转型中国家还是成熟的西方民主国家,互联网过滤已经成了普遍实践。对网络空间的审查和管控已经不仅限于所谓的极权国家,也不再是大众视野之外偷偷摸摸的行为,而是正在形成一种全球常态和规范。尽管许多国家可能仍羞于承认自己采纳措施对网络内容进行过滤或对敏感网站查封,但或多或少都在一些模糊的国家安全法律的掩护下对本国网络空间进行管制。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李鹏虎.论我国研究型大学中“巴尔干化”式的组织割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5
  2. 宋琳琳. 网络媒体使用与满足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 蔡翠红. 国家-市场-社会互动中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00(009):90-1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络巴尔干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