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下行紧密整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隐藏] |
所谓纵向下行紧密整合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功能性物流企业之间通过购并的方式进行的整合。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对象[1]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涉及的对象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它们既可以是兼并者,也可以作为被兼并的对象。
功能型物流企业按提供服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按与整合方式密切相关进行分类,功能型物流企业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公共平台型传统基础物流
它的特点是提供网络化的服务,服务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这类公司一般规模大、品牌好、拥有大量的直接客户,对第三方物流没有依赖性。典型的公共平台型传统基础物流有:拥有网络的车队,公共型仓储系统,公共型配送系统,大型海运公司,邮政及大型快递公司等。
二是业务依附型传统基础物流
它的特点是自身的规模比较小,管理能力和独立开发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依赖性。如大量的小型车队,没有网络体系的仓库。
三是能力互补型传统基础物流
一般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力相当,在业务能力上呈现出某种互补性。同第三方物流能力互补的传统基础物流,主要还是传统基础物流中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同业务依附型传统基础物流不同,这类传统基础物流一般规模中等,具有相对独立的客户群,但由于实力同公共平台型的供应商还有很大差距,一般对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客户企业的物流部门整合,主要是指工商企业自身拥有物流力量,如运输、仓储力量等,但在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如何处置现有物流部门的问题。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方式[1]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有两种整合方式:
(1)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整合主体,即为兼并者,功能型物流企业及客户企业的物流部门为被整合的对象,即被兼并对象。
具体表现形式是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兼并功能型物流企业及客户企业的物流部门,将其业务层面下移,提升其业务操作能力和市场形象,目的是增强实体经营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功能型物流企业业务上的依赖性。
(2)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被整合对象,即被兼并者,功能型物流企业为整合主体,即兼并者。
具体表现形式是以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为核心的传统基础物流,通过兼并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其业务层面上移,延伸至物流管理领域,目的提高其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动因[1]
(1)整合主体的动因
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促使其进行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动因有:
①通过纵向下行兼并可以节省相关的联络费用和各种形式的交易费用。
②现阶段市场对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不是非常认同,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通过实体经营。
③后向一体化消除了投入供应的不确定性(合同难以制定执行和管理)。
对于功能型物流公司来说,促使其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紧密整合的动因有:
①受第三方物流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想通过兼并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②现有功能性物流业务利润空间有限,欲拓展服务范围至高增长的第三方物流领域。
(2)被整合对象的动因
①竞争力持续显著下降,且短时期内没有回复的迹象。
②业务持续萎缩,且近期无逆转的趋势。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效应 [1]
(一)正面效应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1 + 1 > 2的效应,具体表现在:
(1)资源整合效应。
对于作为整合主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可以快速获得传统基础物流的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人才和客户资源;对于作为整合主体的传统基础物流公司来说,可以快速获得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源,如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才和客户资源。双方的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资源在整合体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率的流动和增值。
(2)服务整合效应。
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获得传统基础物流的具体业务操作能力和经验作为其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基础,传统基础物流公司可以获得第三方物流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和经验提升其原有服务的档次和质量。双方的服务领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服务。
(3)市场整合效应。
双方的整合有利于市场份额的增加,市场影响力的增强和市场形象的提升。这并不是简单的1+1=2,因为企业是在不断发展中的,随着市场份额基数的增大,企业对市场的获取和占领将呈现出更快的速度。
(二)负面效应
纵向下行紧密整合的负面效应:
(1)若整合主体不能对被整合对象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将整合前两企业的文化差异及经营目的差异很好地进行融合,将会对自身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2)有可能造成核心竞争力的分散和游离。
由于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使企业投人资金方向变得更加分散,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定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成和巩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对于资金有限、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