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科研不端行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科研不端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各个国家及各个国家部门都有类似的,但不尽相同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提出了各自认为科学和准确概念划界:为了使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制度化规范化,美国联邦政府1995年任命的科研诚信委员会(The Comission of Research Itegrity)几经修改最终于2001年推出科研不端行为的新定义,“科学研究不端行为”指的是“在申报、开展或评议研究项目,以及报告研究结论等过程中的捏造、篡改或者抄袭的作为”。

科研不端行为的基本条件

  美国联邦政策除了对作假行为做出界定和分类之外,还规定了判断作假行为的基本条件:

  (1)是否明显背离相关科学研究共同体的规范;

  (2)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明知以及草率特征;

  (3)是否有充分的证据

  有学者4认为“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基金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也即每个主体的私人信息能够完全为其他主体所了解,那么也就不存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制度基础:缺乏科研精神的培养和科研道德的教育短期利益驱动使得科研不端行为成为一些人的非理性选择,监督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备的科研不端行为信息的共享平台以及缺乏完善法律法规。

  这种观点把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笔者认为这只是出现科研不端行为的表面原因,是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把关不完善,是对科研不端行为已经出现后的控制和管理,而这对科研不端行为最初始的产生影响不大,最多只能是其出现的次要原因。既然是谈科研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那只能是从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源头去探索,从科研不端行为出现的社会大背景、时代大背景去寻找原因。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有学者更广义的认为,“科研不端行为是指有关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未能坚持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违背科学价值准则和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各类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依据

  我国科技部在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2003),《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2004),《科技部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2006),《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6)等章程办法中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如下: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①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②抄袭、刹窃他人科研成果;③捏造或篡改科研资料;④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⑤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⑥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2007),《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2007),《院士科研道德自律行为准则》、《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等准则中认为: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剿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副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基金申请、受理、评议、评审、实施、结题及其他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违背科学道德或违反科学基金管理规章的行为。

  当然,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是基于主体的主观有意作为。对于在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由于研究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非有意的错误或不足,以及与科研活动无关的错误等行为,不能认定为科学不端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的解决措施

  要在根本上杜绝科研不端行为,还要从其根本原因上得到启发。既然是社会大背景、时代大背景导致了这样的科研不端行为,那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应该改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让人们不再浮躁和追名逐利。甚至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应当简化科研创新的表达方式,去掉繁冗的论文格式要求,使科研者可以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但这些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似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从伦理方面寻求科研不断行为的约束机制

  科研不端行为是一个伦理问题,很难通过制度规范来防范所有的不端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特别是要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在极端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更应倡导求实、创新、自由、独立的科学精神,无私、诚实的科学适德。只有当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内化于科学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科学共同体获得了自身道德伦理的本体地位,才会使科学共同体对其成员产生道德上的规范和引导作川,才不会致使其成员由于道德上的迷茫价值观的混乱而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萌动。加强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当加强正面教育,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加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强调在学术活动中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所以,科研不端行为的传播机制在科学共同体中总是存在的,决定科研不端行为是否大规模出现,只有看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准了。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科研不端行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