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目录 |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的原因[1]
- 1.遗传和生物因素
从生物的进化角度来看,动物和人为了保住自己免受攻击,都有一种防御机制。例如,当我们判断可能会受到攻击或有不利的因素时,通常会用目光来防御或威胁对方,以达到恐吓对方的目的。这样就意味着,目光本身会有一种攻击的含义,我们本能地对目光有一种恐惧感。蝴蝶翅膀上有一些眼点,在关键时刻闪动,就能阻止潜伏的捕食者发动攻击。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气质上也是不同的。新生的婴儿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不同,有一些很安静,而有一些则很活跃。到了3岁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更大的不同:有些人喜欢交往,有些人则不同,个体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与一个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而这个观点正是遗传的因素起了作用。
遗传的因素有明显的作用。我们发现,一些有社交焦虑症表现的父母,其子女也可能有社交焦虑症的表现。一般认为,其遗传率为1.4%左右。
- 2.教育与环境因素
尽管遗传与生物学的因素对社交焦虑有一定有影响,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应该是教育与环境的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例如,婴儿总是学习周围人的行为,同时回应他们。当他受到了一些人为的“威胁”时,父母如果不能给他一种安慰或一种解决的办法时,这为社交焦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样,有社交焦虑的父母,在社交中可能会采取逃避的方法,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子女不能学到社交的技能,而会产生焦虑。
英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社交焦虑者经常认为,只要他们在某些方面与现在有些不同,如长得漂亮些、更苗条一点、更聪明或更风趣些、更吸引人或更性感些、更有创造性或具有想象力些,他们就不会有社交焦虑了。而有让人惊讶的事实是,即使是迷人、漂亮、聪明和成功的人也存在社交焦虑。原因可能是他们受到的教育中,没有意识到这些因素可以让他们更自信。
- 3.成长的经历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重要的社交常识:什么样的行为会被接受,什么样的不被认可;什么标志着别人喜欢你,而什么表示你不受欢迎;你的哪些方面被接受,哪些方面被拒绝。但如果我们错误地学习了社交知识,或体验了不正确的社交感受,那么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比如,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评价和反馈的信息是明显消极,或给人留下满腹疑惑,那么有人就会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与别人的亲近能力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产生困惑。而社交焦虑恰恰建立于这种困惑之上。
我们在对一些有社交焦虑的人进行观察发现,社交焦虑者总是认为别人在评判他们,并且这些“标准”都是别人制定的,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信心,只交予他人去判断。他们开始害怕自己的行为会暴露自己潜在的弱点和;无能的本质,而不管这些事实上到底存不存在。任何让他们觉得可能暴露;自己无能和缺点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这种感受已经能;够在早期经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即使只参加一次社交,也有可能促;使他们产生这种消极认知。
当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自己的敏感、幽默、友好、热心。但是,消极的一面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当自己有些不那么顺心时,就会忽略了自己的积极一面和别人给予的积极肯定。
- 4.缺乏了解处理事情的方法
有些人的社交焦虑并不表现在所有的社交场合和活动中,而是有一些章他不了解的场所。比如,当我参加过一些正式的大型会议,我就有信心如何在这些场合表现自己。但由于我几乎没有参加过舞会,我想在舞会这样交的场所一定会使我紧张。因此,有必要收集有关不同场合的社交经验,则有助于提高社交的能力和自信心。
有些社交活动的规则是很明确的。比如,在餐馆中如何进餐、如何介笛绍他人、如何组织商业会议并主持、如何提出请求,或如何说“不”时,这些之情况都有标准的传统的规则。如果我们在社交中掌握和了解处理事情的1方法,那么在交往中就可能不那么令人紧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参与的许多社交,本身就没有什么规则条例,因此妄就不存在着能用一套完整的社交规则来处理不熟悉的情况。这就要求我苎们去学,或可以问问别人。但如果我们不去学习这些新的规则,那么你在妄社交上就会永远低人一等。我们知道,社交焦虑者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在于焦虑使他们很难充分使用这些能力。
- 5.社交中的创伤性经验
由于社交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能力,那么在社交中的创伤性经验也会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伤痕。大多数人的创伤是在学校里的经历,如受人欺负、感到被排除、感到与众不同和不被接受。另外,一个人的特征也会被人嘲笑,像雀斑、大耳朵、痤疮、肥胖、矮小等。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有社交焦虑的人,其可能有过一些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如他曾被其他人粗暴地拒绝过,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至于对人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或对类似的社交场合产生恐惧感。比如,我们常看到有些人能参加这样一个公开的人多的活动,但他不愿意参加另外一些活动,你可以从中看到过去创伤的痕迹。
还有一些经历也会令人出现社交焦虑,如在生活方式、举止方面与众不同。例如,一个人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去做与他的年龄不符的事,或者父母有困难不能照顾他时,那么他可能会因为太劳累、太焦虑或太忙碌而很少参与同龄人的社会生活,脱离了与同龄人的交往。这时,他会感到同龄人对他来说可能太孩子气、太幼稚了而不愿意交往,比他大的孩子却认为他太小也不与他交往,社交焦虑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 6.当前的压力
生活或工作陷入窘迫。一些人原本的生活和工作给他带来了社艾的成功,但是窘迫后,就不愿与人交流,害怕别人会耻笑他或与他谈论过去的事,特别担心他人怎么评价自己。当然,会有人真的去评价他的事,但如果不参与社交,这种评价会更多。
升迁所带来的人际适应困难。这与上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他不得不对一些新的要求做出反应,必须开始向那些以前是平起平坐的朋友发号施令,还要在会议上向那些重要人物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报告,要与更重要的人一起喝酒或玩乐,过着一种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对他来说可能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
治疗社交焦虑的方法[2]
一、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患者催眠,挖掘患者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二、强迫疗法:医生让患者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站在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强迫治疗。
三、情景治疗: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四、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患者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五、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是因为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六、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它以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目前深受医院的医生的推荐使用,在患者中口碑极佳。
七、自我疗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8.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9.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10.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11.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对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还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评论(共12条)
真的很痛苦...我也想和正常人一樣活著,我連走路有人看我都會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走",中午吃飯是最痛苦、緊張的,我每次都把頭低下,不敢看同桌的同學,而且每分每秒都在緊張,更不用說吃的時候,有時嘴巴還會顫抖,我只有在密閉、昏暗、狹窄、無人的空間才會舒適。我連自己的個性都不知道,因為每天在眾人的目光下一直緊張而改變......
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原因,很全面,知本源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焦虑。
对,特别是18,19年上半年,特别严重,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现在逼自己出门,逼自己去接触,好一点了
严重,方法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