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疾病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疾病管理[1]

  疾病管理是指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提供不同服务,也就是对疾病采取“全程的管理”,以从根本上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

疾病管理的内容[2]

  疾病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系统化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涵盖所有慢性疾病人群;通过预防、循证干预、制定专业性高的议定书施加干预以及借助病人的自我管理来达到医疗管理最优化;不断评估健康状况和衡量干预成果来改善整体国民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合格疾病管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人群鉴定过程,严格挑选适合疾病管理要求的患者;(2)选取已经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效果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3)加强医生和其他医疗服务人员的沟通,以便取得更好的医疗合作方案;(4)风险识别与医疗干预需要的配套设施;(5)强化对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护理培训,让患者依从并认同治疗方案;(6)过程和结果的测量、评估与管理;(7)形成例行评估制度,对个别案例进行反馈评价,最终形成永久性的、高质量的管理工作程序;(8)信息技术系统,包括专门的软件、数据档案库、自动决策辅助工具与回拨系统等。

疾病管理的作用[2]

  疾病管理是以整合式的照护系统来改善疾病症状及减少医疗成本为最高原则,DMAA认为在医疗中实施综合的疾病管理方案有许多优点:

  (1)通过循证干预指南、成果数据以及患者、医生及探访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来改善医疗安全质量,减少用药和治疗错误;

  (2)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以病人为本与协同教育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病人病情;

  (3)借助信息技术联络,帮助那些难以进行自我护理的病人,有助于改善整体国民健康;

  (4)在不牺牲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情况下改善成本控制,可作为医疗管理中成本控制技术的另一种选择,如效用审查、把关控制、转诊限制和毒品控制等。

疾病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

  1.疾病管理应符合我国医疗体制特征

  发达国家的门诊服务(也就是俗称的“小病”)主要由基于社区的全科医生来完成,而医院一般不从事门诊服务,只提供专科医疗服务,而我国绝大部分门诊医疗服务是在医院完成的。医疗体制的不同,也就要求我国在疾病管理设计时不能照搬国外模式。例如,在疾病管理结果策略方面,我们可以从临床、经济行为及质量等四个方面结果加以衡量。临床方面可从临床数据与病情改善情况加以了解;经济方面可通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和损失的工作天数等加以核算;行为方面则可由病人对医嘱的遵从性、病人的自我管理及健康调查等进行评估;质量方面则依据病人的满意度疾病预防的结果来进行考核。

  2.在疾病管理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学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是,对某一特定疾病治疗时评价和确定具有成本效益药物,并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在成本效益基础上作出处方决策。在我国疾病管理完善过程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时,应把重点放在培训与正确理解评价技术、改善信息系统、发布实证结果和减少推断性偏差、增加研究有效性的方法上,促使我国疾病管理机制更快、更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卉,余正.英美两国疾病管理模式比较[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5)
  2. 2.0 2.1 2.2 常精华,孙利华.发达国家疾病管理的实施状况及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07(1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疾病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