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资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畜牧业资本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生产单位占有资本的多少,反应了其发展生产和进行经济活动的综合能力的大小。资本运用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则反映了各种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因此,在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畜牧业中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等问题。
畜牧业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它能够保证畜牧业再生产过程的完整实现。畜牧业再生产过程不仅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相互配合的物质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资金的运动过程。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畜牧业资本都是必备的前提条件。畜牧业资本的物质形态体现为生产资料,是借以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资金联系着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它可以使原来处于分离状态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到畜牧业生产领域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畜牧业资金在流通过程中作为交换手段,使生产成果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得以周而复始地继续进行。畜牧业资本可以运用其货币形态,对生产要素的消耗和生产成果进行核算,确定生产经营的效果,验证经营活动的成败。
畜牧业资本的类型[1]
畜牧业中的资本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如下几类:
(1)按资本存在的形态划分,可分为货币形态的资本和实物形态的资本。货币形态的资本主要指现金、存款等;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指畜牧业生产中占用的各种生产资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单位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自有资本指生产单位自身所有的资本。它包括生产单位筹集的股本资本和生产单位自己积累的资本。国家无偿支援的资金列入资本公积金,也可以视同自有资本。借人资本指生产单位用各种方式取得的必须到期归还他人的资本,例如向信贷机构借入的资本、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的资本、向民间借入的资本等。
(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划分,可分为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前者主要指各种生产资料和在产品所占用的资本,后者主要指各种产成品占用的资本和在流通领域中现金、存款、应收款占用的资本。
(4)按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前者指房屋、设备、农机具、果树林木、役畜、种畜等劳动手段。其特点是可以在生产中多次参加生产,才能将其本身的价值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后者指种子、饲料、化肥、农药、各种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其特点是参加一次生产之后,就被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
不同类型的资本在使用和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在经济管理中必须十分注意。
畜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在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畜牧业的重要作用如下:
1.资本是畜牧业生产单位获取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并使其得到合理配置的必要手段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成为了商品,需要通过购买才能获得。因此,任何畜牧业生产单位要想发展畜牧业生产,都需要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其所需要的资本问题。
2.资本的分配和使用是国家对农牧业实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不论是要搞好国家对整个畜牧业的宏观管理,还是搞好畜牧业企业内部的微观管理,都必须运用好资本管理这个工具。
3.资本的使用效益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生产效益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单位的资本使用效益核算,不仅可以查明其经济效益的状况,而且可以发现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畜牧业资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1]
随着畜牧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畜牧业中的资本像工业生产中的资本一样,不断变换着其自身的形态和类型,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周转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下述三个阶段的规律性;第一阶段,即在每一个生产过程开始之前,资本处于储备阶段.其表现形态为各种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现金和存款。这个阶段的资本称为储备资本。第二阶段,即生产过程开始之后,资本即进入到生产阶段,此时原处于储备形态的资本即转化为在生产起作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借助劳动将其价值向新产品中转移,形成价值更大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形态的资本。第三阶段,即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资本进入流通阶段或销售阶段。此时资本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态:①出售产品而变成的货币形态的资本;②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实物形态的资本。这些都将形成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储备阶段的资本。畜牧业资本运动的快慢决定了畜牧业生产中资本利用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一般来说,资本运动得越快,其经济效益就会越高;反之,经济效益就越低。因此,加速资本周旋,即尽可能缩短上述三个阶段所占用时间,就成为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为了使用和管理好畜牧业中的资本,除了要了解本运动的上述一般规律外,还必须了解畜牧资本运动的特点。
畜牧业中资本运动的特点如下:
1.畜牧业中资本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
由于畜牧业生产受动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限制,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照人们的愿望来缩短生产周期。因而在一般情况下,畜牧业中资本的周转速度要比工业中资本的周转速度慢。
2.畜牧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畜牧业生产不仅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还受自然条件、牧草生长状况、农作物丰歉以及疫情的影响。畜牧业流动资金的占用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而畜牧业资本利用的效益与工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相比,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3.畜牧业资本在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
产畜和役畜作为一种活的特殊资产,部分畜产品如幼畜既可作最终产品出售,又可留作育肥或种畜,重新加入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并且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因此,畜牧业生产资料的相当一部分由畜牧业生产单位自身提供,无需购买。同时,畜牧产品的一部分由农牧户用做自己消费,而不经过流通转化为货币。这与工业资金的周转有着显著的差别。
畜牧业中资本运动的这些特点,使畜牧业生产处于不利地位,而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就必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消除上述这些特点给畜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畜牧业资本的筹集[1]
资本是在生产领域中积累创造出来的,因此,增加畜牧业资本来源的根本出路就是需要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业自身的发展。目前畜牧业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牧户自有资本投入
家庭经营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畜牧业生产资源大部分主要依靠农牧户自身的投入。这项资本来源,今后随着农牧户收入的增长,还会进一步增长。为了保证这部分资本来源的增加,应当在努力增加农牧户收入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农牧民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将每年收入的增长部分较多地用于增加生产投入。
2.乡镇企业对畜牧业的支持
这是改革以来畜牧业资本的又一来源。一方面,乡镇企业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种植业,可以吸收乡镇企业直接投资于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
3.国家财政对农牧业的投入
这项资本来源指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支出。它包括:国家财政每年对农垦、农业、畜牧业、林业、农机管理、水利、水产、气象部门的各项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拨款;国家鼓励某种畜产品生产的直接补贴等。
4.吸收信贷资本
包括国家银行的贷款、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农村的社会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信贷资本特别是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在畜牧业资源共享体中占重要地位。今后,为了解决畜牧业中的资本问题,必须继续扩大畜牧业信贷资本的投入。
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
所谓直接投资即以取得红利为投资的报酬形式,而不以取得利息为投资的报酬形式的投资。这是我国改革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筹资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畜牧业生产资本的筹措上,应当很好地利用这种形式。
畜牧业资本的合理使用[2]
畜牧业资本的合理使用,就是根据筹集到的畜牧业资本,正确确定畜牧业资本投放的方向、时间、数量和结构,把有限的资本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地区、部门和项目上,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来讲,畜牧业资本的投放,应遵循下列原则。
(1)讲求效益。力求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畜牧业资本投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但是畜牧业投资必须求得如下几方面的统一: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的统一;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的统一。
(2)因地制宜。在畜牧业生产中,自然力的作用很大。畜牧业投资,很大程度要服务于人们利用自然、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利用与改造自然的具体内容也就不一样。畜牧业资本的投入,只有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突出重点。要使为数不多的畜牧业资本能较快地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必须分别轻重缓急,避免平均分配。在近期,国家投资应重点放在生态效益突出的草场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上,投在饲料工业建设上和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畜产品生产项目上。生产单位的投资一般来说,应当选择那些生产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地区或项目,作为资本投放的重点。
国家、地方、部门以及个人的畜牧业资本的投放方向,即资本在畜牧业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建设项目的具体分配和使用,是投放原则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资本投向,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畜牧业布局和畜牧业生产结构。因此畜牧业资本投放的方向问题,绝不仅仅是对资本量的分配和使用问题,而是决定我国畜牧业发展,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生产布局和结构,怎样满足社会需要的大问题。根据上述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畜牧业资本投放的主要方向应当是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加强围栏封育设施和水利设施的建设。
(2)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畜牧业保障体系包括畜禽育种繁育体系,疫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3)要大力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4)重视对畜牧业科技进步、科技推广的投资。
(5)要支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6)加强对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牧民定居点、牲畜棚圈、道路、能源等的建设。
(7)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牧户给以优先的照顾。
以上这些资本投放的方向是就全国而言的,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牧户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更具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