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规模经济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生产力规模经济的含义[1]
生产力规模经济指生产力诸因素适度聚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即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这是与“生产力规模不经济”相对应的概念。这种经济性来源于生产力诸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可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首先将生产力诸因素聚集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力系统,才能使之按照一定比例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任何批量生产都有其固定成本,在固定成本既定条件下,批量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益就越高。
(3)同等功效的设备,在费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例如,购置一台100kw的电动机,比购买10台10kw电动机的费用要少得多。生产力因素的不可分性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深化的条件下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不断强化,因而选定适合于采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以及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生产力规模,是谋求最佳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要严格区分两个概念: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所谓联系,是指两个概念都反映经济与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内涵不同。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经济实体内生产力各因素量的集中程度。规模经济研究经济实体内生产力各要素如何进行集中和集中到何种程度,使生产力各要素在数量上结构合理、配比协调,以达到经济规模的适度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生产力规模经济就是要研究不同的经济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最佳比例,寻求建立最优规模的原则。根据生产力诸要素在一定的经济实体中量的集中程度的不同,可把经济规模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各种不同的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不同规模的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形成了经济规模体系。
经济规模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宏观经济规模——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即在社会范围内生产力诸要素的聚集程度;中观经济规模——区域或部门内生产力诸要素的聚集程度;微观经济规模——企业生产力规模,即在企业内生产力诸要素的聚集程度。在上述基本层次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中间层次,如城市规模、乡村规模、基地规模、各种联合体规模等。不同经济实体规模的大小及其结构是否合理,都影响着经济实体效益的提高,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 王德成,王志琴.生产力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0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