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滞需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滞需效应

  滞需效应是指消费者在节假日购买了满足自身需求的大量商品后,会在节后一段甚至相 当长的时期内不再进行购买消费,造成了节假日,人潮如流,车水马龙,而平日里门前冷落车马稀。

滞需效应的内容

  由于消费者的数量有限和购买力的制约,商品在节后很容易造成滞需,商家也很快地从热卖转向滞销。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种小范围的经营模式会很快地扩散到大范围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不免有人质疑:假日经济是创造需求还是转移需求。

  若假日经济只是将消费者昨天、明天的需求转移为今天的需求,那么,它做到的只是消费时间转换,并没有带来总需求的增加,它将无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正常销售和消费都是有季节性规律可循,商家都知道经商有“旺季”、“淡季”之分,但现在的假日消费更确切地说是集中消费,更多的是消费者将昨天、明天或下个月的消费集中在假日期间的几天内进行,是消费在时间或空间的转移,并没有真正激发出新的需求

  为了适应假日消费的特点,不少商家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营业时间,采购了大量应节商品,调整商品布局,商场面貌焕然一新。这样的集中消费带来假日后的格外清淡,由旺季、淡季形成的正常消费峰期限被商家人为地打乱、扭曲。导致年年都有反季节销售,在炎炎夏日卖冬季商品,如羽绒服、皮衣等,结果到了冬季销售艰难,因为消费者对羽绒服、皮衣的社会总需求不增加,销售总量就难以有所突破。我们的假日消费仅仅是生活用品的集中消费,那么假日消费增长只能建立在非假日消费萎缩的基础上。因此,这种紊乱型的假日经济不利于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导致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不明朗,国家宏观经济预期不景气

消费券的滞需效应[1]

  消费券的提前效应即原本属于未来的消费提前到当期实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民众缩小消费以及延后消费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也是控制风险应有的作为。

  但是一旦有了政府发放的限时使用的消费券,相当于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就往往会刺激消费者把预计下期的对某商品的消费行为提前,从而起到刺激当期消费的目的。

  但是这种集中消费的现象只是一种消费在时间上的转移,只是将消费者明天的需求转移为今天的需求,伴随而来的是后期滞需效应的产生。滞需效应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购买了满足自身需求的大量商品后,会在该期后一段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再进行购买消费,造成了当期人潮如流,车水马龙,而后期商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象。

  由于提前效应的存在以及消费者的数量有限和购买力的制约,商品在后期很容易造成滞需,如果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长并且范围广,势必影响到市场结构,经济的正常运作秩序就会被打乱,最终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消费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仅由其当前的收入决定,而是以一生或者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前提;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变动量很低,甚至近于0。

  消费券可看成是一种“意外之财”,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不能改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在长期看来,除非消费券的发放是持续性的,否则难以起到长久刺激消费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Mis铭,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滞需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