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海洋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海洋渔类及其他海洋经济动植物以获得水产品的生产活动。
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状况[1]
海洋渔业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前.海洋渔业以传统捕捞为主,生产手段原始粗放,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渔业经济体制进行了有效的变革.海洋渔业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到2O世纪8O年代中期.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年捕捞量达到500~570多万吨与此同时.外海和远洋捕捞开始发展。截止至1994年。我国远洋捕捞年渔获量达到7O多万吨。同时,我国的海水养殖业也蓬勃发展.在1992年全国海洋渔获量为934万吨.而海水养殖产量就占了近1,4.达242万吨此后.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年年世界第一.自此踏人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生产国行列。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年捕捞量、海水年养殖量分别占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15%左右和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基本上保持在1300万吨左右2005年.我国海洋渔业机动渔船数量达到了27.79万艘,海洋渔获量增涨至2838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58亿元.是1992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倍到了2009年.我国海产品总产量有2600万吨。自1989年后已连续20年名列世界第一。另外,我国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水产品贸易大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连续9年名列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位.连续11年名列我国大宗农产品出1:3第一位。
随之渔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产业基础也渐渐增长坚固.从最开始捕鱼捞虾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涵盖捕捞、养殖、加工、贸易和科研,而且辐射到相关行业,带动起庞大的濒海经济带与一个大规模的海洋产业群。据相关统计,饲料、食品、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与海洋渔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海洋渔业增加值为2509亿元.占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的百分比达到19.32%.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5%因此.我国的海洋渔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产业部门.不仅有力保障了我国人民粮食的稳定供给.而且可以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有力地解决沿海居民的就业问题。
我国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1]
1.海洋渔业资源衰退
目前’我国海洋捕捞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近海大部分渔业资源品种亦出现数量下降、低值化、低龄化的现象。这直接反映在渔获物的构成上.例如近岸鱼类.已从大规格高价值种类转为小规格低价值种类.从底栖和肉食性的上层种类转为浮游生物食性的下层种类.从成熟个体转为不成熟个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东、黄海渔业资源于20世纪7O年代后期开始.传统经济渔业资源如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产量急剧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捕捞过度.而大多数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的过度捕捞现象尤为严重渔民没有充分认识到渔业资源的有限性.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我国的捕捞强度一直居高不下.渔业资源开发的“无序、无度、无偿”状态一直存在,资源衰退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另外.海洋养殖业的品种退化问题以及养殖病害问题也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尤其是近年来,养殖业品种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好,出现了品种种质不断退化、良种的覆盖率普遍较低、品种更新较慢等问题.而近海和内陆水域的污染加剧.使养殖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病害猖獗.由此严重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与影响最终经济效益的提高。
2.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恶化
根据报道.目前我国渔业生态环境还保持着总体良好的状态.但局部水域污染严重对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渔业经济发展面临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剧.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使捕捞业、养殖业等经济损失极大。
一方面.填海、筑坝等海岸工程的建设能破坏沿海生态环境,对鱼、虾、贝类的产卵场所造成极大破坏,使其失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继而打乱其固有的生活规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大量的工业废水、有毒物质及城市垃圾倾人江河流人海洋,沿海地区的农药、化肥等也流人海洋,海底石油开采、船舶污水排放等等都会造成海洋水质的污染。
3.落后的渔业经济增长方式
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使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力量。随着渔业经济发展的发展.一些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例如不平衡的地区性结构、不合理的品种层次结构.严重滞后的第二、第三产业等在我国的渔业经济总产值中,第一产业创造大部分的产值.而这部分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相反的我国在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化方面水平较低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13.然而在加工、综合利用方面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从数量上看,我国水产品加工量的比例还没到全国总产量的1,3:从技术层次上看.很多传统风味的水产品仍然沿用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整个行业的加工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4.海产品存在质量隐患
在市场方面.某些海产品存在质量隐患。使我国的渔业生产、贸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消费渔业产品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营养需要.食品问题频发使人们的目光转向安全卫生保障。从国际上看,按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标准组织渔业产品生产和贸易.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和国际性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有句话叫“市场是生产的晴雨表”,改变的水产品消费结构和水产品市场环境使渔业经济的发展得到机遇,但若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则会成为压力。
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
1.大力保护与恢复渔业资源
首先是要保证捕捞“零增长”方针的落实.以各种措施实现沿海渔民的转产转业.持续促进渔业资源的有效恢复。其次是要“资产化”管理渔业资源.制定相应的标准,由渔业管理部门向渔业资源的经营者适当征收资源耗竭补偿费与资源税。其三是要在国际间、不同的区域间积极开展渔业资源相关方面的合作。各国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双赢”、“多赢”模式的合作使一些区域性的渔业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最后是要开展针对性的以鱼类为主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这将有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提高渔民乃至全社会自觉保护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2.加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一是坚决执行《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加大海洋环保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公民、企业单位认识并深入理解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守法.遵守有关规定,共同参与维护好渔业环境。二是常规性监测重要的渔业水域如增养殖水域、鱼类产卵场和鱼类泅游通道等,通过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相关信息并定期公布渔业环境监测数据三是要加强监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中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对渔业水域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来源.尽可能地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四是要建立合理的污染补偿制度。坚定不移地对相关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
3.优化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要保证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首先.对于第一产业.应积极拓展养殖业并加大力度发展远洋渔业,同时压缩近海和外海捕捞强度相关政府部门应鼓励对现有渔业资源整合。如采取财税措施让企业改进经营模式,开拓远洋捕捞。其次,对于第二产业.一定要提高渔业加工水平、产业化水平。以提高产品档次为目标,由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保健品、医药品等起步,逐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第三.要切实促成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国际渔业发展经验表明.第三产业是海洋渔业经济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目前亟需发展的2个方面包括与渔业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科技、市场建设等相关服务业,还有就是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业。
4.加快科技创新.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
传统的渔业经济发展仅仅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这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新的发展目标应同时追求“三大效益”.应转变生产自由无序化的旧模式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最终达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快科技创新.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渔业的“三个转变”.即由传统品种养殖为主向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为主的转变.由海上粗养为主向沿岸集约化精养为主的转变.由多限于内湾生产为主向外部深水域扩展为主的转变。与此同时,加强科研推广,大力扶持科各类示范基地的创办,大力发展科技型渔业、生态型渔业、创汇型渔业.持续不断地拓宽渔业经济增益途径.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渔业生产和贸易标准化.提高水产品质量
首先应建立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以各省市的水产科研推广机构为基础.逐步完善机构队伍的建设。尽可能地承担起渔业水质检测、水产品检验和相关的水生生物防疫检疫等工作。其次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按照绿色环保要求,逐步完善渔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水产品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再次.做好水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创名牌.建信誉.让优质的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6.不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相关部门可制定和完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使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科研投入;搞好交通、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出台政策鼓励、促进海洋渔业的科技进步:引导渔业结构调整.保证渔民的转业转产,加强保障渔民的基本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