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沪郊模式是指农业发达的城郊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充分接收大城市经济技术辐射的同时,进而又为大城市经济服务的乡镇企业模式。
沪郊模式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环境以及独特的发展道路密切相关。
1、沪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农业生产历来就比较发达,早在1965年粮食常年亩产就破了千斤大关。发达的农业为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劳动力。
2、四通八达的交通为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可供利用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其他各种便利条件。
3、上海有较长的工商业经营历史,曾是远东的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些都为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4、独特的经济环境让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占尽了地利:上海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工业结构为沪郊乡镇工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较高的农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发达、完善的城市金融机构和发展较快的农村信用事业,为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商环境;上海的工业技术素质较高,有大量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大中专院和科研机构,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后盾;上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盛名和上海本身的市场容量,为沪郊乡镇工业产品打开市场和获得市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营条件。
5、沪郊乡镇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占尽了地利,而且还赢得了天时。初创于人民公社时期的沪郊乡镇工业在60年代初的三年调整时期,仍保留一批试点企业,并受到城市大工业的扶持,为以后的依托城市大工业和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骨干企业。70年代,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号召下,农机厂和农机车间纷纷建立,为上海农村工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1、沪郊乡镇工业是在城市国营工业的扶持培育下发展起来。其产销渠道与城市国营工业的计划渠道有密切联系,与国家计划体制相关度较高。这在当时为沪郊乡镇工业的发展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供销渠道,但这也为改革带来了难度。
2、城市服务型的乡镇工业。这与其产品大部分是为城市国营工业加工各种零部件、参与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或通过各种形式的联营、定点加工渗透到上海的工业体系分不开的。从而也使其缺乏自己独立的产品生产体系。
3、工业门类齐全,行业众多,企业规模也较大。
1、由于各地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上海市区国营工业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科研成果,造成城市经济的跨越式辐射,而相反却使沪郊乡镇企业出现了灯下黑的局面;
2、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人才缺乏依然没有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