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灌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污水灌溉(Sewage Irrigation)
目录 |
什么是污水灌溉[1]
污水灌溉是指以经过处理并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为水源的灌溉。
污水灌溉的背景与目的[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尽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仅2154m3,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此背景下,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就更显得突出、紧迫。
我国总体水资源不足且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又不断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农业缺水日趋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开发几乎达到了临界状态,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只能通过节水灌溉、污水灌溉甚至超采地下水来弥补。
2004年至2009年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于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解决农业问题,保证粮食安全,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节水的同时,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缺水的重要途径,其中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水源,将其用于农田灌溉,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和农作物的净化能力,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资源利用具有双重作用,同时污水含有丰富的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合理用于灌溉,可以节省大量化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污水灌溉的方式[3]
污水灌溉主要有纯污灌溉和清污灌溉两种方式:
纯污灌溉是利用工业废水或城市生活污水作为农业长期的灌溉水源。这种灌溉方式适当采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轻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但长期或过量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毒物富集,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清污灌溉是利用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灌溉的补充水源。这种方式既利用了废污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可以使有害物质不致在农作物中富集,在解决城市废污水排放与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上取得了双赢,因此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污水灌溉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
目前,由于用于灌溉的污水大多数未经过严格处理,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造成了许多污灌地区的土壤、地下水和农作物的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污水灌溉制度和理论技术研究其实还相当薄弱,主要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对污水灌溉的认识不全面。我国许多地方对灌溉用的污水的处理不大重视,对污水灌溉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采取了“拿来就灌”的方式。这样做会使农作物品质变差、产量降低,且易造成地下水污染。还有就是不能有效地分析所灌污水中的成分,认为这样就可以不用再人工施加肥料了,结果造成了农作物的产量下降。目前,污水灌溉的首要问题是灌溉水质超标。这是由于城市及工业废污水总体处理率低,排放水质超标,且污水灌溉前普遍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所造成的。据统计,200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45.67%。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被用于农田灌溉,导致许多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2.污水灌溉的监管体制不健全。目前,在全国的很多地方的污水灌溉的水质并没有参照标准严格监督执行。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是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性,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严格监督、管理体系。
3.城市灌溉河道成了排污道。随着近年来,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很多原先用于灌溉的河道变成了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污道,使其失去了清水灌溉的功能。有些清水灌区也因此变成了污水灌区。
4.污水灌溉的理论技术还不够成熟。随着污水排放总量和污水灌溉面积的迅速增加,污水灌溉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已经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与此相关的污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滞后于污水灌溉农田的发展和需要。
利用污水灌溉可缓解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减轻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水量不足的一条重要的道路。为了使我国污水灌溉工作走上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控制污水灌溉的水质标准。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严格控制进入田间的污水能达到的一定的水质。同时,还要根据具体作物种植隋况、污水灌溉水源及水质进行科学的规划,保持水土环境的总体平衡。
2.加强污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型的,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机理十分复杂。应该组织有关的科研力量,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不同污水类型的典型成分分析、污水灌溉水质标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在“土壤—水一植物”系统中的转移、转化与积累规律;不同污水类型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物理化学陛质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一匕直进一步加强污水灌溉对土壤肥力、农作物生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3.采用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应该借鉴—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引污灌溉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大力推行污水灌溉预处理技术。在正确选择污灌水源,大力提高废污水达标处理率的基础上,污灌区应根据污灌水质状况,大力推行一些简便易行、经济可靠的污水预处理技术。在我国,氧化塘或氧化沟处理法、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等污水预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推广应用可有效地减轻原生污水或只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危害。
4.污水灌溉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管理体系。在污水灌溉区建立水土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信息网,完善污水灌溉水质标准及其实施方案的落实;实现对污水灌溉区的规范化管理,从组织管理上保证污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污水灌溉涉及农业、水利和环保等各部门的工作,而且又是上述各部门的边缘性工作,基于这种多方管理的局面,使得污水灌溉大部分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显然是不行的。有鉴于此,首先应严格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严格限制水的污染。建议由水利部门牵头,环保和农业等部门配合。建立联席会议,联合监督等机制。切实可行地做好污水灌溉的管理工作。使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其尽可能做至U最小量的污染,最大量的治理和最充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