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网站:http://www.itochu.co.jp/ 英文
目录 |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起始于1858年第一代伊藤忠兵卫通过销售麻布的创业,持续发展历经一个半世纪,现已成为对纺织、机械、信息、通讯相关业务、金属、石油等能源相关业务、生活材料用品、化工品、粮食、食品等各种商品的进出口及国外贸易,更有损害保险代理业务、金融业务、建设业务、房地产买卖、仓库业务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附带业务及事业进行多方位投资的企业。1997年,该公司推行了新的组织开工,把各个业务部门划分成独立经营的“分部公司”,并引入了CEO制度。
以至今为止本公司实施的A&P战略*所确立的高收益结构和坚实的财务机制为基础,从2006年3月起,开始实施中期经营计划「Frontier- 2006~转向进攻与坚持防守~」。公司上下都在(1)挑战扩大收益规模(Challenge),(2)开拓新兴业务(Create),(3)通过坚守财务机制的进一步改善,将目标锁定在使公司成为稳定持续地创造集团净利润1,000亿日元以上的高收益企业集团(Commit),发挥着灵活对应激烈的外部环境之变化的伊藤忠集团的综合实力。
伊藤忠商事具有多种业务机能及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的广域业务网络,强有力地展开着贸易及金融相关业务、项目投资等广范围的商务活动。1997年,我公司引进了部门公司制度,各部门公司自主开展独立的经营活动。1999年度起并引进了执行委员制,建成能迅速作出决定并具有统合力的最佳公司组织。如此,确立了能更快、更确实地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体制。
地球环境问题也作为经营方针的重要事项之一,很早就开始了活动,而且于1997年12月取得了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1认证,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后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生气勃勃的强劲企业”。 伊藤忠商事多年以来领先于其他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与世界最大市场的中国展开贸易往来。早在日中邦交正常化6个月前的1972年3月,伊藤忠商事即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贸易关系,成功的与中国结成了浓厚的友好关系。
伊藤忠商事的这一先驱行动深受中国政府好评,随之带来了诸多项目的签约。伊藤忠商事持续不断努力,在对中国贸易方面,一贯保持着最强的地位。
伊藤忠商事自开展日中贸易以来,一贯将中国作为伊藤忠最重要的重点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积极拓展业务,奠定基石,无论在质或量任一方面,始终居日本综合商社对华商务活动首位。
对华贸易的基本方针
①扩大进出口贸易
—积极参与支柱产业,整备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并扩大有关农业资源开发等商务。
—不仅于日中两国,还致力于三国贸易。
②收益体质的强化与效率经营
—伞形企业以及中国各当地法人(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广州·深圳)以及各投资公司
③加强商社机能
—充分发挥伞形企业以及中国各当地法人的机能,加强中国市场贸易的展开。
④第10次五年计划有关项目的展开
—根据2001年开始的第10次五年计划,致力于获得成套设备项目等大型项目的商权。(西部大开发项目)
⑤参与国内销售事业
—以伊藤洋华堂,韩日啤酒,日清食品为中心展开国内销售事业。
⑥奥林匹克特别需要
—为2008年夏季举行奥林匹克、展开各种基础设施整备项目、广播事业项目。
变革一:在伊藤忠商事年功序列已经消失。对此,日本本部的年轻人拍手称快,认为好日子终于来了!
变革二:“日本文化受孔孟之道影响,提倡‘性善’文化,对别人抱有相信的观点, 可以信息共享,这在其他国家很难行得通。日本的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必须学会随机应变。”
伊藤忠破茧
伊藤忠商事的海外部部长曹学文正在为一件事发愁:继上海、武汉两地顺利实施之后,外国人在京长期居留的相关法规却迟迟不能出台,这让他颇为着急。“手续什么的不成问题,关键在于要是中国的绿卡能尽快发下来,佐佐木先生希望能拿到001号的那一份。”曹学文解释说。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任驻在员开始,这位伊藤忠的总代表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的感触自不待言,30多年的“时光磨砺”让他看上去已不再像个“日本人”。对他来说,也许拿到001号证件更多的意味着一种期盼、一种认可、一种满足,或者是一种殊荣。
“中国的企业家志向远大,具有日本企业家所少有的理想主义色彩。相比之下,日本的企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那些喜欢洗温泉的老家伙们应该动一动了。”佐佐木言辞出人意料。
“中国帮”大肆宣传
“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一直处于低潮期,这导致在华的一些日本商社不断在收缩规模,有的甚至已经撤并。对于伊藤忠来讲,同样面临着经济不景气的压力,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现在把中国进口的东西拿到日本去销,在渠道上确实不太容易。”佐佐木坦诚在华的经营还是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日本现在发生的一切,在未来20年或30年会不会发生在中国?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更多是靠拉动内需来实现GDP的增长。其经济结构与日本不同。中国拥有13亿人口,各个省的发展不一样,仅仅在自己内部进行交流,寻找平衡就能解决问题,拉动增长。
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金融行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我觉得改变这一切应该从教育开始。某种程度上日本是个比中国还要社会主义的国家。比如官僚机构保守,学校教育搞平均主义等,改革应该‘从娃娃们抓起’,把市场竞争的理念带到早期教育中去。
在伊藤忠的系统里,佐佐木和一批在中国工作的日籍员工被戏称为“中国帮”,“这个帮的宗旨就是在总部大肆宣传中国的一切,他们的帮规是不允许人家对中国说长道短,我就是这个帮的帮主。”佐佐木指指鼻子笑了起来。
戳破坚硬的外壳
在和中国的企业家接触时佐佐木感觉到了些许的差异:“如果说中国的企业家和日本的有哪些不同,那么在视野和国际化方面,中国人正在迎头赶上,并且有超越之势。”
“中国的企业家们志向远大,他们身上有着理想主义色彩,一般来说中国的企业家习惯于先把自己的企业做大,然后上市,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再用于发展。这一举措使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跨行业发展。归根结底,内陆大市场的贸易机会要比日本大得多,相反日本的企业家们因循守旧,总是过多地陷于思考之中,已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了’。”
二战后,在长期的日本社会形成特有的用人制度,伴随它的建立,也形成了一种附着于、寄生于这种制度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表。有人形容;它就像一层坚硬的外壳,包裹在陈旧的制度外面,使改革力量很难去触动、去打破陈旧的制度。现阶段,日本改革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改革的真正动力。
在1999年世界500强中,伊藤忠排名第六,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这一成绩实际上就归功于锐意改革。在社长丹羽宇一郎上任后,就对创建于1858年、有100多年历史的伊藤忠商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下令,凡是账面上存在的呆账、坏账一律清掉,金额高达40亿美元。关闭不挣钱的部门,人事制度的改革目标是起用新人,消灭人浮于事的现象,大力降低公司成本。因此,伊藤忠商事成为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中率先恢复元气,并重新充满活力的少数企业之一。最近,伊藤忠的纺织部门和食品部门分别搬到了上海和青岛。
“在伊藤忠商事年功序列已经消失。对此,日本本部的年轻人拍手称快,认为好日子终于来了!但45岁以上的人普遍很不满意。”佐佐木举了个例子说明此事,“以前,伊藤忠每年要从高校招收100个大学毕业生,但现在只招收70个,另外30个从社会上高薪招聘有专业背景的人。一进公司就意味着端起了“铁饭碗”,过去人们从一而终,不思进取。现在,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重新选择。”一个事实是:在日本,以前很少有市场的猎头公司正在兴起。
日本文化缘于中国,但是经过发展后,逐渐演化成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种不中不西的文化。比如综合商社这个体制就只有日本才有。反过来说,日本文化受孔孟之道影响,提倡‘性善’文化,对别人抱有相信的观点,可以信息共享,这在其他国家很难行得通。日本的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必须学会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