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素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新闻素材指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素材来源不一,而且往往零散杂错、真伪莫辨,一般只是接触到事物的局部细节或表象,只有经过认真的核实、鉴别、整理和提炼加工,才能成为真实、完整、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本质的具有高度可信性和雄辩说服力的材料。
做有心人
要做一个“有心人”记者,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者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文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者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熟悉行情
这里所说的“行情”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指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记者既要明确当前需要宣传什么、不应该宣传什么,又要知道基层的现实,如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等等,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明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才能在关键时刻有高度的洞察力,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地完成采访任务。
掌握技巧
对新闻采访来说,掌握诸如地毯式访问法、关系拓展法、中心开花法等等,是大有益处的。比如说,链式引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寻找新闻素材的方法。记者在接触采访对象时,特别是那些“消息灵通人士”,应当主动地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请对方随时为你“报料”或者介绍新的采访对象。这样,一次采访的结束可能成为以后若干次采访的开始,如此 “滚雪球”,新闻来源范围越广,获取有价值新闻的机会自然更多。
同样的新闻素材,不同的记者会做出不同的文章,有人只能写一个“豆腐块”,有人却能写出很有影响的深度报道。为什么?关键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与挖掘能力不一。结合推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笔者以为,新闻采访中的成功沟通与深度挖掘,离不开以下几点:
树立品牌
新闻报道的是客观事实,但多数新闻采访接触的却是人。记者展示在采访对象面前的良好形象,比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更有魅力。一个没有热情、不自信、不守诺或者缺乏同情心的人,很难想象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具备了优秀品质,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注采访对象,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过程中,才会赢得对方更多的尊重。而当记者的人格魅力发挥作用时,对方也会更配合,采访也将因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培养爱心和自律意识。
沟通技巧
有些技巧,如“做一个好的听众”—客户讨厌推销员夸夸其谈,被采访对象也讨厌被记者一次次打断叙述。再比如,“要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如果纯粹想了解某企业的经营措施,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获取足够的信息(例:就贵单位的经营措施,您能具体地谈谈吗?);如果采访主题是政策环境,同样的话题,就要采用封闭式提问,以引导采访对象(例:您认为贵单位所取得的经营成绩与当前政策环境有关系吗?)。另外,成功运用心理学,也是重要的沟通技巧。被采访对象的动作或眼神、表情,往往隐藏着丰富的信息,其中很可能含有值得挖掘的“新闻富矿”,因此记者要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控制进程
新闻采访的主体是记者,而不是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必须控制采访进程,掌握主动权。面对大量的素材信息,要多加分析,善于洞察,识别关键。要针对性地反客为主,为我所用,时刻牢记自己的采访任务,不要被对方误导,偏离采访主题,言者无心,听者必须有意。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自身还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策划组织能力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