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数字化支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数字支付)

数字化支付(Digital payment)

目录

什么是数字化支付[1]

  数字化支付,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智能设备等硬件设施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手段实现的数字化支付方式。作为传统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数字支付是现代支付体系的最新主导力量之一。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又以移动支付为先。

数字化支付的手段

  1、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将货币价值存储在某种设备上,可以被发行人之外的交易主体广泛使用,支付交易过程中不一定要登陆银行账户。电子货币具体划分成三类,即存储设备、储值卡和网络货币。

  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电子货币包括电子钱包数字现金,是消费者储存资金或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型产品。

  2、电子支付

  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较早提出了电子支付的概念,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如IC 卡、数字密钥和电信网络等)进行支付的系统设施,基本包含了所有凭借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

  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 年发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中,电子支付被定义为单位或个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以实现资金转移与货币支付的行为。按照电子支付指令的发起方式,可以将电子支付划分为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网上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以及其他电子支付。

  3、数字货币

  2012年,ECB的一份报告将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ies)定义为一种数字货币,这里的虚拟货币是在特定情况下可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一种价值的数字体现,不是由央行、信用机构或电子货币机构发行的。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界定比特币不是货币,而是“网络虚拟商品”。BIS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具有一定货币特征,可以用法定货币计价,由发行人发行并负责赎回的数字形式的资产。

  目前关于数字货币尚未形成统一概念,但基本上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指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加密代币,本文称之为“私人数字货币”,另一种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加密货币,本文称之为“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化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关系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法偿性。且数字人民币是公共产品,具有非盈利性,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不计付利息。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

  因此,数字化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即微信支付宝等数字化支付方式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

  中国银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和支付宝的这个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同时,腾讯和蚂蚁各自的商业银行,即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所以和数字人民币不存在竞争关系。

数字化支付的影响

  数字化支付方式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由传统现金支付过渡到非现金支付时代,以第三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提高了支付效率,使得小额非现金支付变为可能,同时为消费者在高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高流动性存款之间进行实时转换创造了可能。

  数字化支付替代现金导致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支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放大了货币乘数;另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化支付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之间的界限,改变了基础货币的结构。数字化支付发展使得货币需求对利率更加敏感,总体稳定性下降。随着数字化支付的普及,消费者不必携带大量现金,不同类型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大大降低,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会有所减少,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则会相应增加,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更加敏感,交易性货币、预防性货币以及投机性货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数字化支付时代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效应放大,传导效果受到干扰。

  数字化支付方式的发展使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可测性和可控性下降,货币需求不再稳定,金融脱媒愈发严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更加困难,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受到干扰。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试图以去中心化方式打破央行货币发行垄断权,模糊了各种用途货币之间的界限,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效果。采用双层投放模式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仅仅替代传统现金而不替代银行存款,不会对现行货币政策运行框架和传导效率产生影响,采用“现金+存款”替代型模式直接对公众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提高货币供给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保持货币需求稳定,而且可以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改善传导效果。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2021年中国数字支付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J].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11.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数字化支付"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