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教育评价学是指研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系统收集资斜,运用现代数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判断对象的系统状态与功能属性及其转化的一门学科。
教育评价是美国的教育家泰勒在1929年首次提出的。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更由于教育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对教育评价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严谨的、被一致接受的科学定义。但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二是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三是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者是统一的;四是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解释,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五是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六是教育评价要涉及到对教育价值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教育情景或现象的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泰勒的“八年研究”确立了现代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方法。现在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系列标准、原则、方法、手段等。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评价产生于美国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的“八年研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开设了教育评价课程,并设置了教育评价专业,招收研究生。我国对世界教育评价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科举制度对世界人才测评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系的先后恢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学院相继重建,《教育评价学》的教学与研究才相继开展起来。
(一)目标分析研究时期(1933——1958)
随着教育测验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教育测验的一些不足,如不能对人的全部进行测量。并且当时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经济危机,青少年市区工作纷纷涌进中学,而当时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升大学,不适应社会和失业青年的需要。于是以泰勒为首的教育评价委员会经过八年研究,制定出一套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标准和方法。
他们把评价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设计评价情景,主要依据预先规定的教育目标;(3)选择和编制评价工具,必须使这些工具能够引发出教育目标所期望的那种行为;(4)分析评价结果。
(二)多方位研究时期(1958——1980)
在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之后,美国大为震惊。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特别拨出专款来研究评价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等课程的改革效果,于是教育评价的研究盛行起来。
1、行为目标评价。其代表人物有克拉斯奥尔、哈罗和波帕姆等,主要是对前一时期泰勒和布卢姆教育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一评价方式和方法被称为目标评价模式。
2、决策评价。这是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斯塔弗尔比姆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奠基者。他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育评价不应单纯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应以决策为代表的社会为中心,评价应为决策服务,为决策收集、组织、分析和报告有用信息,使这些信息通过决策者的决策产生社会效用。评价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3、系统分析评价。这是里夫林在60年代提出的,他试图将系统理论的原理运用于评价领域,主张从系统的机能失调或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强调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去编制改革方案,把数量分析和计算机运用于评价中,运用几个定量的输出测量值与方案的差别来评价改革方案。
4、目标游离评价。这是斯里克文在1972年提出的一种评价。他在评价的实践中,日益感到传统的预订的评价使评价者只注意到与预定目的有关的效应,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负效应。事实上,有些方案虽以典型的方式实现了预定的目的,但常因产生有害的负效应而告吹;有些方案虽然在达到预期结果方面成效甚微,但却因取得了重要的没有预期好的负效应而被采用。因而,评价不能单纯依据预期的目的,而应把目的与负效应结合起来,以方案的实际效应来进行评价。所以有人称之为无目的评价。
5、应答评价。这是斯塔克1975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评价要为一切与评价有关的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他界定为:“如果教育评价更直接地指向方案的活动而非方案的内容,如果他能满足评价听取人对信息的需求,或者在反映方案得失、长短的评价报告中更能反映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种评价即可称为应答评价。”应答评价不像其它评价方法那样先确定评价目标或先建立假设,而是首先确定评价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评价计划。
6、阐释性评价。这是1972年帕洛特和汉密尔顿提出的。它是基于传统的评价方法侧重于定量分析,不能说明和解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复杂现象的性质以及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从而提出了阐释性评价方法。他们从教育实际出发,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评价对象,强调对评价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加以解释,说明这些现象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原因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7、CSE评价。这个名字来源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评价中心。认为评价分为五个阶段:(1)与一种特定的决策相联系,以确定教育的需要和目的;(2)与教学大纲的选择相联系,即选择可以用来弥补已发现差距的教学大纲;(3)评价者提供教学大纲按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任何偏离都必须加以注意;(4)评价者要注明教学大纲各个部分的相对成功率,帮助人们克服不足之处;(5)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决定是否要对教学大纲加以修正、撤销、保留或推广。
8、费用——效果分析评价。这是列文1981年提出的。他认为,采用和实行某种方案,必须同时考虑它们所需的费用和产生的效果,以费用少、效果大的方案为最好。费用效果分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备择决策;二是每种备择决策既有费用分析,又有效果评价。
(三)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980—— )
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教育评价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整理评价研究成果、统一评价思想、培训评价工作人员以提到历史发展的日程。美国在80年代以来,已在许多大学开设了评价课程,如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都给研究生开设了评价课程。美国还在各地成立了评价研究中心,如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斯坦福评价联合会、伊利诺斯大学的教学研究和课程评价中心等。
在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一种自称“第四代教育评价”的教育评价理论,它是由印第安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枯巴和维德比尔特大学副教授林肯创立的。他们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测量”理论的形成和大量运用为标志,时间在1900——1930年左右,是“测量时代”;第二阶段是以泰勒为首的“八年研究”为标志,以对测量结果的描述为特征,时间在1930——1940年前后,是“描述时代”;第三阶段是以“判断”为评价理论的特色,时间在1950——1970年,是“判断时代”;他们把自己的评价理论构建称之为“第四代教育评价”,1989年出版了名为《第四代教育评价》专著。
目前世界各国对教育评价都很重视,教育评价研究已经发展成为教育三大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评价研究)之一。
行为的目的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自身行为及目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育活动涉及教育方案、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参与者等等,要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就须要进行适时的评价。教育评价活动是现代教育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评价的教育可能是盲目的教育,系统研究和掌握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提高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我国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教育评价”与“素质教育”一词紧密相连,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教育词汇,牵动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但是非常遗憾,“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究”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的“应试教育”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
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表明,全社会的教育评价观念和教育评价环境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国教育报开展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中,许多专题都是围绕教育评价展开的。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评价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掌握新的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学》课程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愿有志于教育评价研究的学子和学者们共同努力,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