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外语经济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外语经济学

  外语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是把广义的外语(外语语言+外语人+外语人语言行为)作为一个单独的变量研究我国(或包括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外语资源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运用的一门学科。也可以定义为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或方法,把外语和语言行为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1]

外语经济学形成的背景[2]

  1.外语教育的投人与对外语资源的现实需求

  如果说西方列强通过教会进入中国并开办教会学校以及当时清政府在签订《天津条约》后被迫开办洋务学堂,外语从此进入中国但也只是小有规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还非常有限的话,那么真正形成规模并且形成庞大的外语资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从改革开放开始,外语教育已经从婴幼儿开始,小学开设外语课程,初、高中开设外语课程,本专科开设外语课程,研究生同样开设外语课程。对此,国家有投入,社会有投入,家庭亦有投入。目前这样规模的投入到底能否适应涉外经济发展的需求。投入过大属于资源浪费,投入过小满足不了涉外经济发展的需求。

  2.外语与母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就人类而言,母语是自然习得。我们的母语一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没有汉语,就没有我们民族的文化;汉语受其文化的影响,又反映文化。汉语反映我们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我们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物资层面上,它所有与生产和产品有关的东西;在社会关系与结构层面,它包括社会制度、宗教、礼仪、教育、家庭、亲属和语言等;在思想层面上,它包括智力、举止、思维方式、信仰、价值和审美观等。”“而外语是后习得,也就是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外语的能力及水平在涉外经济活动中要接近、到达甚至超过母语的能力和水平必然要有更大的投入、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外语的广义概念不仅仅是外语语言本身,应该是“外语语言+外语人+外语人的外语活动行为”。

  我国涉外经济活动涉及外语因素,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外语尤其是英语已不属于哪个国家的语言,它已经成为世界性语言或同整个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全球有四五千种语言。我们的母语一汉语虽然博大精深、蕴含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使用的人数最多,但使用汉语的国家却几乎最少,至今为止除中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换句话说,汉语还没有达到世界级语言的程度,不能走遍天下。

  3.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广义的语言概念自然包括外语(对我们而言,主要指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而外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外语与语言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经济特性但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研究语言经济学,而不研究外语经济学。其原因在于,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在其国外几乎始终使用其本国语言,既没有使用如汉语、韩语等外语,也没有甚至很少雇用外语专门人员,也没有对其他专业人员进行特殊的外语培养和训练,这样在其经济活动中就没有发生外语费用。所以外语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其经济因素。因此,外语经济是它们所没有的经济现象。在我国,外语经济是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在其涉外经济活动中,不仅需要母语,更需要外语以及外语资源。实际上,没有一项涉外经济活动把母语作为经济因素而列入其成本的。然而,无论是否把外语作为经济因素,都需要雇用外语专业人员,还需要对非外语专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外语培养和训练,还需要专门提供相应的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等。这样就必然发生费用,然后计人成本。有了成本,自然会涉及价值、效用和效益。不仅如此,外语资源配置科学与否还将决定其经济活动的质量及其效益。这就是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的不同。

外语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

  (一)语言互换所体现的经济价值

  在涉外经济领域里,外语人通过口头的语言互换或书面的语言互换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得以进行交易直至实现交易。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之间的互换是一种劳动,它的价值量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算。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外语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形或无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语言交换的决定因素及效率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准确地说,是理性行为假设下的人的行为。外语资源的核心是人,所以外语经济学更应把研究人的行为放在首位。在涉外经济活动中,我们假设参与语言交换的外语人是“理性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其交际过程受到各种主观认知约束条件的制约,外语人的理性本质决定语言交换。影响涉外经济活动中的语言交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异、语言的本质、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经济性、交际动机强度等,针对影响因素,应进一步探讨提高语言交换效率的原则。

  (三)外语资源的合理配置

  外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外语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对我国而言始终是涉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它的价值的高低和效用的大小、费用的多少以及效益的好坏已经不是间接而是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和交换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外语资源如何配置以及外语人的外语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涉外经济的运行效率、涉外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关系到外语资源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四)外语应用于涉外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外语应用于涉外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包括外语资源供给与需求分析与外语经济效益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语产品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因此,同其他任何商品生产部门一样,外语资源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在外语资源使用领域,外语行为对于个人与社会而言都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但同时外语行为需要支付成本。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角度出发,外语人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既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1.0 1.1 关兵,张德富.外语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学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 张德富.外语经济学形成背景及研究意义(J).理论界.211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外语经济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