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土著知识旅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土著知识旅游

  土著知识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知识体系所吸引,而前往“异文化”人群中体验异域风情,尤其是异域知识的一种短暂旅游经历。

土著知识旅游产生的客观性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形态,土著知识旅游开发是当下旅游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是对体验旅游深度旅游等的积极回应:

  ①土著知识旅游是文化旅游的深度化,是将文化构成要素——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它与文化旅游也有区别。后者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异文化的了解、体验。而土著知识是土著知识旅游的主要内涵,是文化旅游在知识层面上的深度开发。土著知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但又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因为它将焦点集中于文化构建中的知识要素,而且还涉及了对“目标群体”所处的生态环境、价值观等的审美需求;

  ②土著知识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土著知识旅游客体或土著知识旅游对象的核心指向是“人”,是生活在特定区域中,并创造、演绎、展现和代表着独特生产与生活方式、异域风情与独特文化内涵的“目标群体”。“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定群体的传统文化行为就构成了旅游业的核心。”作为地域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土著知识由于其神秘性、独特性、文化性、民族指向性等而成为独特的“旅游符号”,成为游客的旅游对象;

  ③土著知识旅游的客体即是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与土著知识旅游主体即土著知识旅游者分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氛围,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地域、文化等差异本身就构成了旅游资源的核心属性;

  ④土著知识旅游的“目标群体”相对于主流社会处于边缘地带,包括文化的边缘、经济的边缘和社会的边缘,主要表现为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的发展状态,空间上远离发达地区,时间上与现代文明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整个世界的文化与社会体系中,无论是社会文化、政治地位,还是人口数量都处于弱势地位。

土著知识旅游的要件

  ①土著知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范畴,是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在知识层面上的深度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经历或文化旅游体验;

  ②土著知识旅游资源是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人群和特定文化中的知识部分;

  ③土著知识旅游的目的地是具有特定文化的地域,尤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

  ④民族是文化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两者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土著知识旅游特定的文化内涵,不存在非文化内涵的土著知识旅游;

  ⑤特定的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也成就了特定的土著知识。因此,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构筑了土著知识旅游发生地的场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土著知识旅游既是文化旅游也是自然旅游,是二者的结合。

土著知识旅游的独特特征

  土著知识旅游除了具有旅游的一些共性外,还具有它自身的一些独特个性:

  ①知识性。知识性是土著知识旅游一个显要的特性。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知识是众多游客的出游动机,作为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对应的地方性知识,土著知识旅游将给游客带来独具魅力的知识体验之旅。游客可以通过土著知识的指导参与某些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及娱乐性的旅游活动满足扩展知识的需求;

  ②神秘性。由于受多样化媒介的影响,土著在人们的认知中充满神秘性。对游客而言,一个陌生的、远离现代文明中心的地域知识系统就代表了某种神秘和未知,观察、了解、体验、领略、参与这些特定地域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而且还可以在谜底被揭开的过程中增加人们的知识,开拓游客的眼界,体验成就感;

  ③参与体验性。土著知识基本上都是保留在现实、具体的特定人群中。他们在与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技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一般来说,可供观赏的景观往往是表层的、浅显的或经常发生的,而需要参与的则多为内在的、深刻的或间歇存在的。作为地域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土著知识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因此,游客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地域的文化选择从土著知识人手,深人其中,去亲自体验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④乡土性。这里所指的乡土性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指土著知识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正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二指土著知识旅游环境多处于偏远地区。土著知识虽然普遍存在,但由于备受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冲击,很多土著知识,尤其城镇地区的土著知识几近消失。更多更完整更“土著”的知识被保存于远离现代生活中心的乡村地区;

  ⑤民族性。土著知识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居住地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差异,在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包括特有的知识体系,客观上构成了民族的差异和特征,尤以土著知识最为明显。例如傣族都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都在傣历新年过泼水节,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生活于不同区域的傣族具有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技巧。而正是这些最为显著的差别和特征使得土著知识成为一种稀缺性的旅游资源

土著知识旅游与相关旅游的差异

  土著知识旅游与文化旅游、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①文化旅游与土著知识旅游。“文化旅游实际上就是去亲自接触异质文化,了解异地人的生活方式、艺术工艺品、文化遗迹等。因为这些东西真正代表了东道国和地区的文化及历史,换句话说,文化旅游的目的就是去接受教育,扩大知识面和开拓眼界,但同时又获得了许多的乐趣,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土著知识旅游只是在文化旅游的知识层面上进行深人,它只关注区域文化中的知识要素,其他方面很少涉及。例如盐文化。作为盐文化旅游,游客关注于一切与盐有关的东西,包括盐的制作、运输、历史、意义等方面。但将“盐”作为土著知识旅游开发,我们更关注的是不同地域盐的制作方法、技巧、工具等。简而言之,土著知识旅游是文化旅游中截取的重要片段;

  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土著知识旅游。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肯定发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土著知识旅游也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但并不等同于两者是重合的。因为土著知识的广泛存在性决定了土著知识不仅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同样也存在与其他非少数民族地区;

  ③民俗旅游与土著知识旅游。“民风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所谓民俗旅游,即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物或民俗活动为开发对象的旅游类型。土著知识旅游则是以某一特定区域文化中的知识要素为旅游资源,利用土著知识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

  如上所述,无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民俗旅游还是土著知识旅游都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但在开发对象上:文化旅游的开发对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异域文化”,包括特定地域内一切的文化构成要素,如宗教、风俗、社会环境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对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文化及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民俗旅游的开发对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民间风俗”,包括民俗活动、民俗事物等;土著知识旅游的开发对象则是特定地域文化系统中的知识部分,包括土著的生产方法、技巧、工具等。从发生地域上来看,文化旅游与民俗旅游、土著知识旅游是重合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民俗、知识是地域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文化必有民俗和知识要素。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则不然,因为“少数民族”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只能够发生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其在空间范围上比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和土著知识旅游小得多。

参考文献

  • 明庆忠,熊剑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201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土著知识旅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