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旅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深度旅游[1]
深度旅游已成为旅游热点,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已经出现众多深度旅游的产品,如国内各家旅行社纷纷推出“深度旅游”的产品——瑞士深度旅游、法国深度旅游、英国深度旅游等来吸引游客,但以上只是对深度旅游产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至于说其定义,却没有给出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期刊资料发现:目前关于“深度旅游”研究的文章较少,且学术界对于深度旅游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冯骥才认为,所谓深度旅游就是从表面观光走向深层了解,这由于当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走马观花的旅行,希望从异地或异国多得到一些认识与知识,包括历史的、生活的、文化的、生产的、民俗的、艺术的等等方面,感受不同地域所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这就叫“深度旅游”。
吴颖、邓祝仁认为,深度旅游就是后现代旅游者为了获得身心舒畅愉悦,实现自我放松、自我完善的旅游行为方式;深度旅游要素组合与大众旅游比较还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二,旅游的每个要素都是体验价值链的一部分。
邹开敏认为,深度旅游的涵义就是指旅游者为了获得或满足自身层次的旅游动机而进行的旅游行为方式。深度旅游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不同的是,它更强调的是旅游的内容和体验,同时能放松心情,有新的观察、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发展,最后乃至到达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
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深度旅游产生的背景,可以定义:深度旅游是后现代思潮下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以人为本、彰显个性、追求认知、注重参与,以最终实现“人”与“地”合二为一的旅游行为方式。
深度旅游的要素组合特点[2]
深度旅游要素组合和大众旅游比较还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大众旅游的组合要素是人造的全程标准化一条龙服务(团体、标准、保价、观光),个性化需求被压抑,静态化,少互动。深度旅游的组合要素却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种组合方式和要求比大众旅游的复杂得多。后现代旅游者本能地抗拒旅游地一切外表现代化、城市化的建设,抗拒一切刚性标准化的服务。吃不能总在旅游定点餐厅。住的建筑类型除了星级饭店,还可以入住有当地建筑特色的民宅、寺庙。旅行和游览的方式不总是特定的旅游交通工具,而是根据旅游地实际情况,采用当地人通常的出行方式。例如,游览巴黎塞纳河适合步行,感受中国内陆乡村集市,适合乘坐为当地老百姓所喜乐见的交通工具。购可以随兴之所至,不一定在定点购物商店。娱乐活动具有地方特色,如各种日渐式微的地方戏曲,娱乐活动的舞台也是当地人熟悉的戏台或其他建筑物。据此特点,适合深度旅游的目的地为后现代旅游者提供一个真实或逼真的体验舞台。理论上深度旅游产品有利于旅游者和当地人公平合理的利益交换,贴近当地民生生活,参与维系和发展地方文化,增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2.旅游的每个要素都是体验价值链的一部分
大众旅游能帮助旅游者实现“到此一游”的愿望,或许,旅游者能吃得饱,住得下,走得了,也能获得导游服务,到时间就和许多游客挤在一起观看表演,想买特产就被安排去旅游定点商店...在大众旅游产品中每一个要素形成服务价值链,但不是体验价值链,不能保证游历体验得轻松愉快。深度旅游的终极目标是让旅游者享受到轻松愉快的个性化的游历体验,旅行组合的每个要素都是体验价值链的一部分,是标准化服务质量和个性化体验的结合。在后现代人的消费文化中,日常生活的一切都能以艺术的眼光进行审美。旅游者不再花钱买罪受,而是轻松、悠闲地在旅游地寻觅,可以品尝到有特色的饭菜,可以下榻有特色的民宅,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返璞的人性关怀。旅游者还可以乘着当地有特色的代步工具,悠哉游哉,体验异样的生活感受。游览地点不需多,但必是当地最独特、最有魅力的。游览时间充裕,能令旅游者获得体验满足。例如,周庄下午四点以后就恢复了古镇原来的平静祥和。在周庄住宿一晚怀旧而浪漫,旅游者的体验感得到基本满足。导游必须领会深度旅游产品理念,具备帮助游客获得高体验质量的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心理服务技巧。旅游活动与时空和谐一致,令旅游者觉得真实而且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