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公债流动性效应)

目录

什么是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其传导作力过程可表述为:公债的流动性程度变动\to社会的流动性状况变动\to经济活动水平变动。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的操作方式[1]

  1.变动政府债券期限构成
  (1)相机决定公债发行的期限种类

  政府债券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中、长期三大类。债券的期限不同,流动性程度有很大区别。短期债券变现能力强,有“近似货币”之称,在三类债券中流动性最高。长期债券变现能力相对较弱,在三类债券中流动性最低。中期债券的流动性居中。显而易见,政府债券发行中的期限种类的设计是肯定会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的。

  当政府需要启动经济,对经济施加刺激时,扩大短期债券的发行,提高短期债券在全部政府债券中的比重,以此引起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便是一种有效的政策手段。反之,当政府需要紧缩经济,对经济实施抑制时,就可采取相反的方法,扩大长期债券的发行,提高长期债券在全部政府债券中的比重,以此降低社会的流动性。

  (2)相机进行政府债券的长短期调换

  债券期限上的流动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债券发行的期限种类设计上,政府债券的调换也会有类似反映。

  用长期债券调换短期债券,无异于减少公债的流动性,用短期债券调换长期债券,则无异于增加公债的流动性。将上述的道理应用于此,政府债券的相机调换,同样可作为政府实施经济扩张经济紧缩政策的一种途径。

  2.调整公债应债来源
  (1)相机决定政府债券的应债来源

  公债的应债来源,按照经济影响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两大类。银行系统认购或持有公债,通常会通过信贷规模的相应扩大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的流动性会因此而增加。非银行系统认购或持有公债,只引起资金使用权的转移,一般不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不会因此而受到多大影响。所以,公债应债来源的抉择,也是一种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的政策手段。

  这就是,在经济繁荣,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时,尽量从非银行来源借人资金,缩小银行系统持有公债在全部公债中的比重,以此降低社会的流动性。在经济衰退,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时,力求扩大银行系统持有公债的比重,限制非银行系统认购公债,以此增加社会的流动性。

  (2)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政府债券买卖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政府债券,通常都有其特定的投资者商业银行因其主要经营短期存放款业务,大部分负债需要随时支付,且每周、每天变化很大,往往是流动性最高的短期债券的主要投资者。而业务性质对流动性要求相对不高的其他投资者,对债券长短期构成的选择就不那么敏感。因此,在公债二级市场上买卖短期债券,肯定会对商业银行持有公债的状况乃至社会的流动性产生影响。相反,在公债二级市场上买卖长期债券,商业银行持有公债的状况则一般不会受到冲击,从而对社会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既然如此,当政府执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可选择在公债二级市场上卖出短期债券(同时买人长期债券)的办法,以扩大商业银行持有公债的比重,从而增加扩张信用的基础和社会的流动性,当政府执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时,可选择在公债二级市场上买进短期债券(同时卖出长期债券)的办法,以缩小商业银行持有公债的比重,从而减少扩张信用的基础和社会的流动性。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