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质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会计盈余质量指会计盈余信息所带来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即用当期或历史会计盈余信息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会计盈余质量的判定[1]
由于会计盈余扮演着重要的信号角色,因此建立有效的方法帮助使用者以最小搜寻成本、最快的时间来获取和判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获取最大的搜寻收益,缓解和降低资本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显得非常必要。由于投资者在接收到信号后对未来股票价格各种可能的估计会发生改变,而股票报酬率是股价变动的结果,因此在会计盈余信息能够改变投资者预期并影响股票未来收益的假设之下,研究者往往利用股票报酬率和股票价格的变动作为盈余信号作用模型的替代变量。
盈余质量的判定可以如下层层递进:第一层,作为满足企业利益各方需求的一种“信息产品”,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性越大,其质量便越高;第二层,对于以投资者为主要代表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来说,会计盈余信息对于投资者决策作用越大,其质量就越高;第三层,对于投资者决策而言,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重点体现在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能力,即会计盈余的预测未来的能力越强,其质量便越高;第四层,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表现为盈余的持续性,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越强,就越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其质量也就越高;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则表现为盈余与现金流量联系的紧密程度。当期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关联越紧密,盈余质量也就越高。
会计盈余质量的测度方法[2]
盈余质量的测度是国内外学者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Dechow等人认为目前盈余质量的测度方法包括盈余持续性(persistence)、应计利润幅度(magnitude of accruals)、盈余平滑性(smoothness)、损失确认及时性(timely loss recognition,TLR)、盈余反应系数(ERCs)、盈余基准(benchmarks)、应计利润模型残差(residuals from accrual models)。
下一期盈余与本期盈余回归所得到的p系数即为盈余持续性指标。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越高,利润与现金流的比值越稳定。盈余持续性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当期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有利于企业的价值评估。应计利润幅度有三种方法衡量,分别是盈余减去现金流量、非现金营运现金流量变化值、经营性净资产变化值。应计利润幅度直接反映了应计制盈余与现金制盈余的差异。盈余平滑性等于盈余标准差除以现金流量标准差,该比值越低,表明盈余与现金流量的平滑性越强。盈余持续性、应计利润幅度和盈余平滑性取决于企业的内在经营效率和会计计量系统,然而区分这两种因素较为困难。
Basu通过对盈余回报模型的反转回归,将坏消息的回归系数与好消息的回归系数的比值作为盈余稳健性的度量指标,即损失确认及时性。盈余反应系数等于当期股票回报率与超常盈余之间的回归系数β。然而,损失确认及时性和盈余反应系数的模型是建立在有效市场中的,这在弱式有效市场的中国可能并不太适用。盈余基准的主要思想是当盈余恰好达到或略高于目标值时,公司存在较低的盈余质量。这种衡量方法简单易行,然而难以区分企业的盈余是源于自然变化还是人为操纵。
应计利润模型残差主要包括Jones模型和DD模型。Jones运用回归方法将应计项目分离为操纵性应计项目和非操纵性应计项目,为盈余操纵程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的支持。Dechow等人认为,当收人确认受到操纵时,基本Jones模型在估计非可控应计利润时会出现误差,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修正的Jone、模型。Dechow和Diche、为避免由会计基本面数据所带来的测度问题,从应计项目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DD模型。DD模型采用短期应计项目与滞后一期现金流、当期现金流和未来一期现金流进行回归,回归所得残差即为公司盈余质量的测度指标,残差越大,说明公司的盈余质量越低。由于本文考察坏账准备计提与操纵性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选择基本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衡量盈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