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目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预算管理目标的概念[1]
预算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成长、成熟阶段,管理对象已经从以存货和现金流为主的财务资源扩大到包括财务资源、非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全面资源管理阶段,管理功能也从单一的计划、控制功能发展为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组织学习的管理机制,并逐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核心和战略系统。这一发展,使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已经从通过规划和控制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提高绩效,发展为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关注、寻找、开发客户价值、股东价值,通过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等来创造和增加价值。
但预算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使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实现,并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充分使用、配置、控制、协调、提升可以运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社会价值。
预算管理目标的分类[2]
1. 预算业务目标
预算业务目标是指企业结合整体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合理预测、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生产经营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额度、经费的计划和安排的过程中应达到的标准。具体预算业务目标如图1所示。2. 预算合规目标
预算合规目标是指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为防止违反国家规定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要求而制定的各项目标,具体如图2所示。预算管理目标的作用[3]
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科学确定对于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起着先决作用,科学合理的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有如下作用。
(一)明确企业工作努力的方向
由于预算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企业整体规划与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具体计划相结合的思路,并详细列举了达到各目标拟采取的方法和步骤,有助于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做到心中有数,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在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位置,明白自身具体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之间的关系,清楚为实现企业整体预算管理目标的努力方向。
(二)沟通、协调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
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沟通、协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被考虑进去,并与企业整体利益经过协调达成一致。而好的预算管理目标更是能起到沟通各方信息、协调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配合工作的作用,共同为创造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奋斗。
(三)控制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和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企业预算管理者和执行者可以发现工作的不足并及时调整,监督预算的执行与落实,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运行。
(四)提供考评与激励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科学依据
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便于对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使得企业在激励相关部门和人员时有了合理、可靠的依据,能够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预算管理目标的必要性[4]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实施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模式或方法,全面预算机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都立足于企业目标。企业目标在战略上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层次为企业使命,即定义企业存在的意义,以及对投资者和社会的责任。
第二层次为企业基本目标,即为了完成企业使命应当努力的各个方面,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促进经营中的利润增长、对股东的高投资回报等。
第三层次是具体经营管理目标,即近期或每年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如利润增长额或目标利润。
预算管理既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还要作为企业近期发展目标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因此预算目标的合理确定极为重要。企业将其总体战略转化为长期和短期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预算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及初步分解,明确预算主体的努力方向与预期结果。
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原则[1]
预算管理目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预算管理的效果。由于预算管理在公司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预算管理的目标好坏有可能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成败。具体而言,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有以下几种原则:
1.战略目标与现实目标的结合。公司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阶段性目标,预算管理目标必须反映战略目标的要求,并将战略管理的目标精神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在预算管理的目标确定时,也要考虑现实和可能,根据战略目标的方向和精神,灵活地、创造性地制定预算目标,不能机械照搬,不能完全违背现实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更不能认为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战略目标的年度目标,要注重战略目标与现实目标的结合。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战略目标的制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都要注重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结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预算管理目标是最先进的、最理想的,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所拥有资源的条件、可能和我们的现实手段,预算管理目标要与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现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发展现状、员工素质等相结合。当然,我们确定的预算管理目标也必须高于现有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3.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预算管理的最大特征是量化,所以有人也形象地认为预算管理是预算数字的表格化和量化,由于量化,使目标更清楚,责任更具体,执行更有效,但预算管理的定量管理也必须与定性管理相结合,预算目标的确定、管理、实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没有科学的判断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决策是盲目的,而缺乏定量目标,仅仅依靠定性分析和判断则是粗放的,不具体的,只有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预算管理的目标才能实现。
4.整体性与具体性相结合。预算管理的目标,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要强调整体性,整体性包括预算管理指标的全面性、参与对象的全面性、战略的全局性,以及机制建设和预算组织的整体性,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是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但同时,预算管理又是具体的,不能笼而统之,更不能过于强调战略性而忽视具体性,预算管理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便于实施、控制、考评和监督的,是可分解的,通过分解,使每个部门、岗位都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必须注重整体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结合。
5.内部与外部相结合。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内在条件为前提的,忽视自身的条件的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同时,预算管理的目标还要考虑市场竞争风险、资本要求、市场发展状况、市场价格状况及趋势,在充分的市场预测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目标。离开市场预测这一现实基础,预算目标的制定将是盲目的,对实际工作和企业发展难以发挥指导作用。
预算管理目标的分解方法[1]
预算管理目标确定以后,只有把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和具体产品,才方便执行、控制、考评和监督,缩小预算管理目标主体,明确责任和权力,以便及时分析对比,寻找差异,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在分解目标时,应该遵守整体一致性原则,兼顾长期利益和当期利益,兼顾长期目标和当期目标,兼顾效率和公平,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具体分解方法有:
1.自主申报方法。根据整体目标,各预算分主体或责任人根据实际能力和市场环境,自主申报自己的预算目标,经过有关部门汇总分析后,对各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进行统筹安排或修正,据以进行分解。这一方法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各预算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更贴近于预算管理责任主体的实际状况。缺点是有可能鞭打快牛,保护落后,也有可能各预算责任主体的申报量远低予整体目标值,从而使整体目标难以落实。
2.固定比例分配法。根据各责任主体的历史状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分配比例,按照这一比例,将公司整体预算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预算责任主体,这一比例既要有科学的测算方法支持,也要与各责任主体进行充分沟通,一旦确定,要保持相对固定和稳定。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历史和现实,既没有鞭打快牛,也没有保护落后。缺点是难以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因素,且由于相对固定,对发展格局的变化不敏感。
3.基数法。是以各预算责任主体上年或前几年实际完成的数据为基数,或以前几年的平均数为基数,再考虑预算期的发展速度,分解确定预算目标。优点是简便易行,应用面广。缺点是不规范,由于固化了历史基数,对历史上不合理的因素难以考虑,有许多不合理性存在。
4.固定发展速度法。即根据各预算责任主体的上年实际或计划数作基数,固定一个共同的或平均的发展速度,确定本年的预算实际目标值。这一方法相对简单,适合于各预算主体差异因素较小的情况。
5.因素分析法。这一方法是将影响各预算责任主体的主要因素汇总起来,经过一定的分析测算,确定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这一方法的好处是考虑了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实际情况,比较合理,缺点是助长了各预算责任主体的讨价还价和强调客观因素。同时,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各式各样,给预算分解带来较大的难度。
6.倒推的方法。把可以预见和考虑的主要因素对预算的影响确定下来,根据总的预算管理总目标,倒推出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
以上几种方法都不是各自独立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