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价值差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价值时差)

目录

什么是价值差异

  价值差异是指在影响到共同利益的事情上,双方或多方对价值或认知价值有冲突或意见分歧。

价值差异的类型[1]

  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度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人们几乎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纪。(尼·别尔嘉耶夫,1995:240)所以,人们对价值的看法和分类、分等,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公认的分类。与人的存在的多重向度相应,价值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狭义的功利形态,到广义的真善美,价值体现于不同的存在领域,并蕴涵了多方面的意义。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春秋时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三层次说;(《左传》襄公24年)以后有儒家道德至上的内在价值论,墨家的功用道德论,道家的价值相对论,法家的道德无用论。(张岱年,1993:505—526)儒家的价值论居主导地位,历代都有发展,新儒家把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分为十大层面:身体活动、心理活动、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知性探求、美感经验、人伦道德、实存主体、生死解脱、终极存在。(傅伟勋,1989:471—493;何光沪,1997:56—70)。

  西方价值论研究中的分类更加纷繁复杂。一般分为三类,圣洁的、宗教的价值是最高级的价值,功利的、经济的价值是极低的价值,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是科学的、艺术的、道德的价值,即真、美、善;李克尔特分为真理价值与道义价值、审美价值与幸福价值、超人格的神圣价值;舍勒分为感性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哈贝马斯,1994b:61-70;鲁道夫.奥托,1995;59;H.奥特,1996:128—133)M.基洛克等分为终极价值与手段价值(汤知贺礼文,1995)斯坦因把良知分为日性与月性;法国社会学家夏尔丹提出生物圈、精神圈划分法;卡西尔从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角度分析价值;(卡西尔,1985:34)维特根斯坦分为生活形式和世界图式;(江怡,1998:88)把无庸置疑的信念称为“思想的河床”,河床中水的运动与河床本身的移动是有区别的;有的把人类生活分为两重世界,一是荒谬、邪恶的现实世界,一是价值、至善的超验世界;默茨把价值分为社会和学术两个层面;(J.B.默茨,1996:1)布迪厄认为有多少场域,就有多少种利益,就有多少种价值;(皮埃尔.布迪厄,1998:159)后现代主义者大卫.雷.格里芬把价值区分为接受性价值、成就价值或自我实现价值和奉献价值,三者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大卫·雷·格里芬,1998:223)还有抽象四分法,即认知价值、实践价值行为价值、艺术价值;(何新,1987:29)有的分为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等等。

  从各领域和学科方面划分,就更不胜枚举了。如文学价值、新闻价值等等。在新闻价值系统中,又分为新闻价值、政治价值、审美价值,表现为功利关系、认知关系、审美关系;等等。

  各种划分都有道理,总的看无论是纵的分层,还是横的分类,都是有高有低。划分的目的是比较研究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以此观察、分析、解释、改造社会现象。

  比较以上各种划分,有的流于琐碎,有的失于简约,有的不够准确,但各有各的道理,其中,以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三分法较适中,且有较大解释力。一般说,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也反作用前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理念价值最恒定,其次是规范价值,变化最快的是实用价值。在治世,三者一致、和谐的地方多;在乱世,三者悖离、冲突的地方多。当悖离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失范现象,就会修正规范。理念价值要通过规范价值乃至实用价值发挥作用。在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时,实用价值的影响更大一些。提倡过高的理念价值与不能遵守起码的实用价值之间的强烈反差,是诸多失范现象的原因。

  把握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系统,才能深入了解。(M.舍勒,1995:35)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观念,不是哲学家的玄想,而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文化中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形式、内容和产生背景。

价值差异的原因[1]

  影响价值差异的原因有很多,除客观因素外,还有诸多主观因素。因为判断恶与善的标准,“不是对象的质,而是心中的知觉”(休谟,1980:118),伽达默尔说:“成见是我们对世界开放的轨道”;(王治河,1993:213)简要概括,主要有:

  1、社会地位的尊卑

  不同社会团体的形成,就是因为他们不同的经验和利益,以及这些经验和利益所造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所致,或者换句话说,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价值系统。(CuffandPayne,1979)神界有上下之分(TheDemiurgeandGnosis),俗世有尊卑之别,托玛斯.莫尔《乌托邦》中,每个农户还要役使两名农奴;杰弗逊书写“人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句子时,南方的黑奴并不包括在“人人”之列。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马克思恩格斯,1卷:251)平等的观念只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没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真实性。(卡尔.雅斯贝尔斯,1997:185)由于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因素造成的社会认知偏差。(周晓虹,1997:187—192)萨丕尔认为:“不同社会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同的世界,而不只是贴着不同的标签的同一世界”。

  2、生存环境的优劣

  弗洛姆认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是植根于本能需要,而是产生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条件。”价值信仰随自然环境而变化。“雪”对于爱斯基摩人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们关于“雪”竟有38种说法;萨德“一切都是相对于我们的行为及氛围而言的;在这儿被视为罪行的在百里之外被当成美德,另一半球的看法也许在我们眼里恰恰相反。”在某些情况下,皮靴优于莎士比亚的作品;(I.伯林,1995:203)在有些部落杀死老年成员是道德的;斯巴达人遗弃残疾婴儿是道德的;(D.D.拉斐尔,1998:14)歌德说:“谁要想理解诗人,真正领会诗人的作品,那么就应该去拜谒那曾经养育了诗人的故乡”。(勒格罗,1999:105)法国著名女作家史达尔夫人根据自然环境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把西欧文学划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吴锡民,1996:7)中国古代以地域划分治学风格,北人学问渊综广博,“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学问如牖中窥日”。

  3、历史风情的雅俗

  习俗是在产生内在感情之前作为外在的规范给出的,而这些无知无觉的规范又决定着个人的感情,并且决定着这些个人感情能够而且应该在其中表现出它来的环境。(皮亚杰,1984:75)有时认为是自然的实则是习惯使然;认为是习惯的却又是出于自然。维特根斯坦认为:习惯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类的文化基础,是某种思维定势的结果,是人们的行为指南。社会演进的快慢:用鬼神天命威慑人民,今天看来是可笑的,但在古代是有道理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福泽谕吉,1995:107)弗雷泽为迷信进行了精彩的辩护,认为在一定的时空下,迷信在维护社会秩序、婚姻制度、生命保障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时空,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经济发展越过温饱阶段后,效用函数发生日益增大的分歧。

  4、应然实然的差距

  历史进程与价值构想之间,“实然之则”与“当然之理”之间的差距(朱熹语),形成深沉的张力,这是困扰历代仁人志士的核心矛盾,也是价值重塑过程中面临的命运。应然是实然追求的目标,而实然是应然得以实现的基础。康德有篇文章的题目就叫《论俗谚:道理说得通,实际行不通》,人人都该讲真话,但不得超越尊重现有制度的界限;伏尔泰说:“无论是谁都可以发表他认为正当的言论”,但前提是不能妨碍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 1.0 1.1 何玉兴.价值差异与价值共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2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价值差异"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