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中国联通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中联通)
中国联通公司(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公司(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公司网站:http://www.chinaunicom.com.cn/ 中文

2008年10月15日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正式合并,新公司的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仍为“中国联通”

目录

中国联通公司简介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 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圆,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中国联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统一规划网络建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利用社会力量,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综合、便利、有特色的电信服务。

  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营的电信业务由成立之初的移动电话(GSM)和无线寻呼发展到目前的移动电话(包括GSM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无线寻呼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

  展望未来,中国联通将结合“移动为主、综合发展;两网协调、差异经营;效益领先、做大做强”的战略发展思路,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深入发展,把公司建设成为我国通信市场上“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跻身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行列!     

  主要经营以下业务

  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业务;批准范围内的本地电话业务;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及卫星通信业务(不含卫星空间段);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及IP电话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出口业务;国家允许或委托的其他业务。联通集团目前注册资本158.8亿元,其中国家资本金占79.18%, 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持有其余20.82%的股权,该15家企业的持股比例均在3%以下。

2008年6月2日16:40消息,在停牌一周多之后,中国联通(0762.HK,600050.SH,NYSE:CHU)发布公告称,将以总计11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CDMA网络资产和业务(分别作价662亿元和438亿元)出售给中国电信,并将与中国网通(0906.HK,NYSE:CN)合并

  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发布公告公告确认上述消息。中国电信公告称,已经同意以662亿元人民币(等值于港币744亿元)的价格,完成对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收购,并以438亿元的价格收购其CDMA业务;中国网通发布公告称,将与中国联通(0762.HK,600050.SH)的GSM网络资产合并,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中国联通表示,其全资拥有的中国运营公司已于2008年6月2日和中国电信订立《关于CDMA业务转让的框架协议》,拟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总对价为438亿元。同时,联通集团、联通新时空已于2008年6月2日与电信集团订立《关于CDMA网络转让的框架协议》,拟向电信集团出售CDMA网络资产,总对价为662亿元。这样,两者相加的数额为11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10月15日晚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联合发布公告称,香港高等法院已经批准了两者的合并计划,合并交易于2008年10月15日起生效。这也预示着中国网通将正式从香港交易所摘牌。与此同时,中国网通在美国纽交所的上市地位也被撤销,纽约时间15日9点30分正式生效。据悉,在此次新一轮电信重组中,中国联通将拆分CDMA网络和资产,与中国网通合并成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小兵将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CEO,其他管理层将主要从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现任高级管理人员中产生。

  2008年10月23日在收购中国网通并挂牌成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联通)后,新联通已经正式启用新的官方网站,新官网采用CNC.CN域名。新联通的公司简称仍维持“中国联通”,而使用的域名CNC则为原网通的域名。新的官方网站启用后,将全面整合此前原联通和原网通的无线及固网业务。据联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联通官网启用后,用户可以直接登录CNC.CN办理相关网上业务。

公司司标诠释

  中国红:国旗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是中国情结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象征快乐与好运的红色增加了企业形象亲和力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活力、创新、时尚的企业定位相吻合。

  水墨黑:最具包容与凝聚力的颜色,是高贵与稳重的象征。红色和黑色搭配具有稳定、和谐与张力的视觉美感。

  红色双“i”是点睛之笔,既象两个人在随时随地沟通,突出了“让一切自由连通”的品牌精神,又在竖式组合中巧妙的构成了吉祥穗造型,强化了联通在客户心中吉祥、幸福的形象。

  i:发音同“爱”,延伸“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品牌理念;英文释义“我-i”、“信息-information”迎合“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以及“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的品牌营销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标志造型有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着心。

品牌口号诠释

Image:让一切自由联通.jpg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与外界自由沟通的愿望,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进行联络和获取信息的功能需求。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将致力于通过现代通信与信息服务,满足人们“随心如意,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渴望“社交与归属,受人尊重”的情感需要,通过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体现公司的品牌价值

  “一切”体现了“广泛”,“自由”体现了“顺畅”,“连通”体现了“和谐”。“让一切自由连通”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将以现代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报效社会,团结社会各方力量,按照“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人类和谐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 。

中国联通公司的重点赶超战略

  一、 当前中国联通公司面临的困境与实施重点赶超战略背景

  ——从竞争角度看,“极化效应”已经显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一自然规律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竞争对手的规模优势形成成本优势和利润优势,成本利润势又为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品牌、渠道(自建厅)、社会关系等无形资本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其次,竞争对手的资本优势导引着消费标准,如VIP的机场服务等成为大客户的标准内容(客户并不会计较公司的特点,只会选择有价值的服务)。第三,一般意义上的创新空间正在缩小,如中国联通原有的低柜台、统一号码等低层次的创新很容易被模仿,更高层次的创新如业务、服务创新本质上需要更高的投资(如支撑系统)和智慧(如创意,这种创意既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来自外包的咨询服务)。第四,深度的网络覆盖乃至无线宽带等的兴起更需要雄厚的资本实力,换言之,网络服务产业具有很强的网络性,用户对网络覆盖的偏好是其核心价值取向。

  ——从市场角度看,一方面增量市场逐步萎缩,另一方面新的对手如中国网通以及中国电信加入移<---->动市场分食,这在客观上导致联通实施“效益与规模并重”战略更加困难。只有具备足够成本优势的企业才可能消化新增用户对利润带来的伤害,即当用户规模足够大时,边际成本就降到极低,这时再低端的用户也有发展的“利润”。而对于联通公司而言,一方面资源并不充裕 (号码和网络容量),另一方面规模又不足够大,所以在本着“有效益发展”思路指导下,必然主动放弃对部分低端用户市场的争夺。以成都电信市场为例,由于号码资源和网络资源紧张,加上支撑系统的问题,使得成都联通去年一度停止了“天府如意通”号卡的发放,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中国移<---->动在保持高端用户市场优势的同时,又利用“神州行”和“动感地带”新增了大量的低端用户。同时成都电信的“小灵通”也突破100万户大关,规模与成都联通G、 C两网用户总数相当。低端用户的失去,不仅使联通减少了当期收入,也削弱了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从联通公司内部看,中国联通成立以来拥有的政策优势、创新优势和舆论优势正在渐渐消失,“不对称管制扶持”早已名存实亡。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挟其与各级政府部门长期拥有的“人脉资源”和资金优势,打造了“党政专用网”,以及运用慷慨的“赠机”方式,在政府部门中的话语权日渐彰显。创新优势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竞争对手的模仿追赶,联通公司“给用户新的选择”这一张牌已不再有往日的强大“威力”。舆论优势方面,由于电信改革已不再是社会热点,加上中国移<-- -->动和中国电信对新闻媒体的“影响”,联通公司作为“弱小者”和“新生者”的形象也渐被淡化,不再能过多地鼓起消费者对联通公司的“怜惜”与 “厚爱”。至于说到联通公司的内部机制优势,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纷纷加大公司制改造力度以来,在共同面对的“资本市场”和“国资委”的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下,几大运营商的激励约束机制都呈趋同之势。另外在“两网优势”方面,G网因中国移<---->动先行,加上联通技术战略的变化,不能说中国联通有优势,因而“两网优势”应主要指优先经营C网的优势。但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尤其对于中国背景下的用户群体而言,C网的先天性技术优势要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其数据业务并不是大多数用户的核心价值偏好所在。此外,在中国发展数据业务的难点不在网络,而在于内容提供市场滞后。事实上,用户市场和产业链诸多环节的不成熟都还不是最致命的挑战,真正的难点在于联通公司必须符合“既要考虑长远又要维持眼前生存”的要求,要在做大C网规模的同时兼顾资本市场的感受。这对联通而言的确很残酷,但市场竞争的现实就是如此。在此压力与背景下,联通的 “C网”就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在“不完美”的情况下闪亮上市,而其优势也就必然打上一定的折扣。再来分析联通公司“新人簇簇”的优势。勿庸讳言,联通人是有激情、有斗志的,但对于渐渐步入成熟期、企业规模达到一定量级的联通集团公司而言,再靠激情和苦干虽是必要但已不够,因为市场环境已不同于以前,在电信市场总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的今天,包括联通公司在内的所有电信运营商的增长动力都再也不可能来自粗放式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电信企业竞争正在由网络竞争进入到经营管理竞争的新阶段。而这对于缺乏扎实的基础管理传统的联通公司而言,无论是企业共有的管理意识、管理经验或是管理知识以及管理人才,相对竞争对手而言都难以称得上有显著的优势。一些地市级或更高层次的经营者缺乏驾驭大型企业经验并不鲜见。管理不规范必然使联通公司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地从经营上下功夫,其实是枉然的。因为电信业是重复性、消费型的服务产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即便能够在当期揽来大量用户,也会因售后管理不善导致用户流失转网。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以上指出联通的诸多困境并不意味着对联通公司失去发展的信心或希望,因为所谓“联通不具有优势”也意指“联通公司在这些方面仅仅与对手持平或略略领先,但领先的幅度很小”,同时笔者也希望联通公司上下能够切实化解深层次的前进隐忧。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两大结论:第一,联通公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差距与优势的匮乏;第二,联通公司面临着有限的资源与竞争带来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这种竞争带来的无限需求,是指由于竞争对手实力强大,其对联通公司在网络覆盖、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品牌建设、人才吸纳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所带来的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这种现状决定了联通公司选择全面赶超战略是行不通的,因为在总体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只会摊薄本已不多的资源,并为对手各个击破提供可乘之机。所以笔者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联通公司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赶超或局部赶超战略。

同时,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合并,符合移动和固网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预计将有利于公司确立明确清晰的战略目标定位,有利于双方整合资源和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优化资本结构,巩固市场地位,提高综合竞争力,着力于长期健康发展。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预期将进一步帮助明确公司的业务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实现GSM技术向3G技术的稳步过渡,有利于公司及早建立基于3代技术的领先优势。中国联通管理层相信,本次重组将成为新公司未来发展的崭新起点。

  二、重点赶超战略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联通公司内部已提出了重点赶超战略。如联通公司曾在2004年工作会上提出“重点地区赶超”的战略思想,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地区突破”、“重点带全局”战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发达、有市场潜力的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分公司率先在网络覆盖、网络质量、用户发展、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等方面达到“旗鼓相当”。但从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联通公司仅就重点赶超战略提出了构想和规划,却缺乏相应的战略目标和配套的战略政策做支撑。

  第一, 各省市对重点地区突破战略在理念上认识和重视不够,尤其是未能从思想上充分领会这一战略对经营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

  第二, 缺少明确的战略目标。重点突破战略应该是全局性的战略,其本质在于涉及到利益的判断和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因此只有从全局角度考虑才可能确定“备选”的“重点地区”分公司。否则各省市分公司自己号称是“重点地区突破”,则既不合名,也不符实。

  第三, 由于缺少清晰的重点突破目标,因此相应的战略手段和政策就比较缺乏。

  因此,虽然联通公司高层已提出了重点赶超战略思想,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战略手段和政策做支撑,从而使这一战略无法得到坚定的贯彻执行。为此,当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完善重点赶超战略的框架,使之为推动联通公司的快速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 完善重点赶超战略的思路和措施

  第一,应该将重点突破战略作为联通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理念。从哲学的高度上讲,重点突破战略反映了事物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过程的成长规律。当前,对于在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言的联通公司来讲,更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因此,联通不但要实施重点地区突破,而且也应该实施重点业务、重点服务等的突破。只有这样,联通公司才可能集中优势资源,塑造鲜明优势,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为联通公司的差异化经营提供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换言之,重点突破应该成为一种指导我们经营发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不仅联通总部要选取若干省市作为重点突破地区,而且联通相关职能业务部门和各省分公司也要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内,找准重点突破领域或地区。这种重点选择与其它重点工作思路不同,要体现强烈的竞争导向,即要以增创和累积联通公司的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或许有人会问:这种理念是否与科学发展观相矛盾?笔者认为,这两者间丝毫不矛盾。因为没有重点突破,就只能保持低水平、低层次的协调发展,这实际上是不能称之为科学发展的。

  第二,由联通集团企业发展部牵头,成立专题项目组,就重点赶超战略的实施框架进行研究和调查。项目组的成员可以来自各分公司,不宜请咨询公司。因为联通与咨询公司的关系是“教学相长”,况且不利于保密。实施框架中应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手段与政策、试点地、实施步骤等几大模块的内容。报告出来后,可报经集团公司高层审定修正后实施。

  第三, 在重点赶超分公司选取标准上,不应只看省分公司的绝对规模和实力,要看相对实力和发展潜力。另外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

  第四,要有完善的战略手段和政策做支撑。尤其要加强领导并在投资政策薪酬政策、人才政策、经营政策等方面向这些重点地区倾斜。(1)所谓加强领导,可以对重点赶超省市分公司建立总部领导直接联系机制。(2)投资方面,要对重点赶超省市分公司予以优先考虑,保证其具备赶超所需的基本硬件条件。(3)薪酬方面,也要向这些省市分公司倾斜,使其保持较高的薪酬水平。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励重点赶超地区的经营者和员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当地优秀人才加盟。(4)人才政策方面,要调集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优秀员工到这些重点地区或城市任职,不应局限于一省或一市选人,其人才空缺可在联通系统内选聘。(5)经营政策方面,也要给予更大的支持,尤其要在号码资源、广告投入、渠道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6)内部管理方面,要先在这些分公司试点,加强基础管理和管理创新工作,使之成为全国“样板”。

  第五,可将部分副省级城市分公司纳入总部计划单列和直管,这既有利于发挥“标杆”竞争优势,也可以避免其投资等被省分公司“平衡”掉。对于这些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城市分公司或规模较大的市州级分公司可以编制专门的经营统计表,其经营者也应纳入全国联通系统统一选拔,确保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驾驭这些重要分公司。

提示 本条目仅是MBA智库百科中国联通公司的介绍。若您需要与中国联通公司联系,请访问中国联通公司官方网站。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中国联通公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1.29.26.* 在 2010年5月2日 21:28 发表

霸王条款一为什么按宽带必须按固定电话

回复评论
183.34.66.* 在 2010年8月9日 20:09 发表

121.29.26.* 在 2010年5月2日 21:28 发表

霸王条款一为什么按宽带必须按固定电话

因为你在中国!

回复评论
58.22.147.* 在 2010年11月28日 23:46 发表

联通跟土匪差不多,乱扣费

回复评论
218.56.180.* 在 2011年11月29日 09:24 发表

不要光讲规模怎样,顾客要的是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有啦,客户量自然就上去啦,规模再大,若相一堆垃圾,人们就会躲得远远地。

回复评论
182.48.117.* 在 2013年10月13日 14:15 发表

你们联通公司10010和10198客服都是垃圾不办人事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