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东莞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东莞模式

  东莞模式是对东莞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主要指东莞充分发挥人缘、地缘、政策优势,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迅速实现农村工业化产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东莞模式特点

  第一台商高度集中,在一个三百多万人口城市里,有三千多家台商企业

  第二传统劳力密集产业逐步被资讯科技产业所替代,高科技成分不断提升。

  第三,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产品全部出口的经营方式,提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使东莞成为大陆的出口重镇。

  第四,地方当局主动为台商排忧解难,而台商也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形成台商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第五,台商以东莞为家,把家眷也带到东莞来落户。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每年平均增长2成以上,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更达到25%,去年,东莞的国内生产总值355.5亿人民币,出口总值超过130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三。1998年底,台商在当地的总投资金额为28亿美元。

东莞模式资源主导

  资源主导是东莞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1)人文地理资源。东莞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有80万港澳同胞,25万海外侨胞,同受岭南文化熏陶,人文相近,使东莞容易接受香港、澳门的辐射,使东莞人形成厚德、务实、包容、开放、重商、敢为人先的地方人文个性。这些人文地理优势与香港经济优势结合,为引进港资等外来资本,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劳动力资源。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口管制的相对松动,使内陆地区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动到东部或沿海地区就业,为东莞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东莞利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逐步占领了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电脑资讯等产品的国际市场

  (3)土地资源。东莞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初期,实有耕地面积达118.4万亩。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东莞采取"土地出租"或"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外资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东莞引进外资创造了优势。

东莞模式外源驱动

  东莞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向性。

  (1)外资主导。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无任何资金积累,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引进外资。邻近东莞的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具有投资大陆冲动的港资也就成为东莞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上世纪90年代,东莞又成功承接台资、韩资和日资等国际资本的转移,尤其是台资的转移。1978年-2007年,东莞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7376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1.5亿美元,年均增长43.1%。

  (2)外来技术。东莞的绝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技术研发依靠母公司完成或者直接进口,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技术外向依存度在90%以上。世界100强企业中13家在东莞投资办厂,都带来了技术合作。为规避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含量的风险,东莞一方面引导企业把研发中心迁入东莞,另一方面用"加工贸易"的形式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出现一批类似"华强汽车"等自主创新的企业。

  (3)出口导向。东莞经济的出口导向特点十分明显,出口规模由小到大,发展速度由低到高,贸易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东莞每天有8000个货柜的产品,运往香港码头转口世界各地。2007年,东莞出口602.3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1118倍,30年间年均增长28.8%;外贸依存度达260%,是全国的3.9倍。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迅速积累资金和技术,实现规模经济。

东莞模式产业集群

  在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过程中,政府着力抓好外资企业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工作,推动了外源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共同发展,把东莞建成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拥有近3万家工业企业和数百万产业工人及专业技术人才,具备生产加工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产品的强大制造能力。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中涉及制造业行业30多个,产品6万多种,行业覆盖率达78%。尤其是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迅速崛起,产业聚集产生的规模效应经济效益日益凸现,涌现了一批以镇街为中心,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特色产业群,如虎门服装产业以及清溪等镇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另外,东莞还逐渐形成以高埗、厚街、南城为主的制造业产业群带,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以及企业数量等都不容忽视。

东莞模式城乡一体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东莞充分调动各级、各方力量,市、镇、村、组多轮并驱发展外向型工业,迅速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各镇、村产业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构建各自层次的服务体系,城乡融为一体,2007年,东莞的城市化水平达85.2%。东莞的城乡一体化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一体。东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注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就业体系,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农医保全覆盖的地级市。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市、镇、村都建成了完善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设施,路网呈现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发展。全市32个镇街基本上达到了小城市的规模和水准。三是文明素质一体。东莞不遗余力加强文化建设、市民教育培训、市民意识培养等工作,努力推动农民由农业社会的传统人格向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必须的现代人格转变。

东莞模式富民强镇

  "东莞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一是人民生活质量较高。改革开放后,东莞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总体上看,已迈进殷实小康阶段。2007年,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000多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当然富裕的东莞也存在困难群体,东莞通过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低保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等措施,使不同阶层群体共享东莞改革发展成果。二是镇村经济实力雄厚。一直以来,政府放权让利,让各镇街竞相发展,形成组团式的发展格局,各镇街的发展实力雄厚,32个镇街都进入全国千强镇,其中,长安、虎门进入全国十强镇。同时,各村(居)通过发展工业园区,收取厂租、房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07年,东莞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32个镇(街)可支配收入175.6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纯收入185.73亿元。三是区域协调发展。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判断一种发展模式优秀与否的重要表现。为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东莞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扶持落后镇村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个欠发达镇的生产总值达430.11亿元,各项税收总额达56.55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35亿元。

  东莞模式的成功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历史上最为壮阔辉煌的发展时期。东莞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艰苦创业,使东莞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昔日的农村已经脱胎成为一座现代制造业名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东莞模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